当前位置:随笔吧教学随笔内容页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通用5篇)

2023-09-28 23:24:01 教学随笔 访问手机版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 (一)

新的游戏材料“小福尔摩斯”一投入,就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那天,润润、阿牛、辰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游戏项目。游戏玩法中需要有一个人来翻中间的线索牌,然后大家一起寻找线索牌上提示的三件物品,并用手中的彩色福尔摩斯道具去占领已经找到的物品。每找到一件物品就能往自己相应色彩的保险箱内存入一枚“爱心币”。

“我来翻!”“我来翻!”游戏还未开始,大家就陷入了争吵,个个都想当那个翻线索牌的选手,就这样6只小手齐刷刷地按在线索牌上,谁也玩不了。这时,润润说:“这样不行的,要不我们一个一个轮流翻吧。”阿牛和辰辰迟疑了一下,润润接着说:“阿牛,这一轮你来翻,下一轮辰辰来翻,然后再轮到我翻。”阿牛和辰辰听罢表示赞同。

游戏开始了,阿牛翻出线索牌,大家都使出自己的“火眼金睛术”寻找着,第一张线索牌上的三件物品分别被阿牛和辰辰占领了,他们兴奋地往自己的保险箱里存入“爱心币”。每次新线索牌一出现,孩子们总是欢呼雀跃。但是接下来这次好像把孩子们傩住了,只有润润找到了其中的一件物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依旧没有发现其他两件物品的踪迹。于是阿牛开始倒数8、7……1,辰辰也在附和,显然他们已经不愿意在这张线索牌上浪费时间,想尽快结束这轮游戏,进入下一轮游戏。倒数完毕,当阿牛把牌收起来时,润润有些失落,有些不甘心。但是尽管如此,对于同伴的建议,润润没有反驳,而是和同伴—起愉快地进入了下一轮游戏。

在游戏结束后的收拾环节,润润又拿出刚才那张很难找的线索牌,一个人默默地尝试着。幸运的是,这次润润没过多久就找出了线索牌上的另外两件物品,他立刻放声大笑,手舞足蹈地从小盒中取了两个“爱心币”放进了自己的保险箱。这时正巧甜甜经过润润的身边,他兴高采烈地对甜甜说:“我刚才一个人就把这张牌上的东西全部找到喽!阿牛、辰辰一件都没有找出来哦!”……

润润、阿牛和辰辰都是班上比较能干的男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一般来说能力强、有主见的孩子在一起极有可能发生冲突,正如他们一开始的抢翻线索牌。但令人欣喜的是,当大家发生争执时,润润能站出来用自己的方法来调解矛盾,还大方地将“优先翻牌”的机会让给了队友。

在那次较难的游戏过程中,润润一直很努力,但当阿牛和辰辰决定倒数进入下一轮游戏时,尽管润润有些不甘心,但他还是尊重同伴的建议,先将这张线索牌收起来,然后一起愉快地进入下一轮游戏。随后他又寻找机会,将上次未完成的挑战坚持到底,巧妙地处理“完成游戏”和“尊重同伴”的关系,让人十分感动。

在这次游戏观察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顾大局、懂谦让、有恒心又有担当的润润。在游戏讲评环节,我利用刚拍下的照片、视频等将润润在游戏中的表现与全班孩子进行了分享,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学习与人友好交往的经验,体验交往的乐趣。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 (二)

近日,有幸参加全__市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观察与开放”观摩研讨活动,收获颇丰。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装备人性化。孩子在游戏开始时,就装备齐全。如用来给孩子擦汗的小汗巾别在胸前;防晒的遮阳帽戴在头上;踩水的小水鞋穿在脚上等,全副武装。

在自主游戏进行中,发现有的孩子会顺手用汗巾来擦汗,工具用起来得心应手,基于孩子的考虑,很是方便。

(二)材料的功能性强。

主要体现在一物多用上。如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区域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如轮胎在面食区,用来当桌子,小巧可爱;在野战区摞起来可以作为沙堆、城堡,甚是气派;搭建区可以作为搭建材料,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物品摆放的分类性强。

如表演区的衣服,其存放是用几个盒子分类摆放,整齐划一,和室内的区域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大盒子上面会有标识,在容纳各种衣服的同时,又体现分类性;搭建区的积木存放是用又高又大的铁架分类存放,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让孩子能及时按需索取。

老师们创意利用各种材料,贴近孩子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感知生活。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在案例研讨环节时,通过分析自主游戏“银行取款机”前发生“抢钱事件”这一案例,我们通过简短视频可以看出,孩子前面能够做到有序排队,但是后来却出现了孩子抢钱现象。那要不要继续设“银行取款机”呢?研讨起初,教师们纠结于此。

即我们教师教研时应关注于细枝末节?还是根本的问题呢?有没有分析过孩子不会玩?为什么不会玩?根本原因是什么?即孩子自身的经验不足,才使得孩子不会玩,玩不起来。教师应引领孩子,通过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而使孩子的游戏力也自然提升。

的确,有体验才会有经验,有经验才会有智慧。我们应引导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一步步丰富其经验,去自主地玩,到最后的创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哪怕是失败的体验,对于孩子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所有的成功体验都是基于失败体验而来的。

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应“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因为自己心里的“怕”就去包办、代替,应大胆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参与、体验!引导孩子将自己感受到的生活经验作用于游戏中,逐步提高孩子的游戏力,愉悦着游戏!教师所做的就是善于观察、及时回应、有效助推!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 (三)

我们班有个叫小羽的小朋友,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不大集中。在上第一堂手工课“新房子”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兴奋,超感兴趣,每个人上课都特别认真,听得非常仔细,什么时候该拿彩纸,什么时候该用剪刀,什么时候该上胶水,每一个步骤他们都不敢马虎,可是,到最后小羽还是出错了,而且全班只有他一人出错。

我把小羽的画做为反面典型,展示给全班的小朋友看,小朋友看了哈哈大笑,只有小羽咬着嘴唇不吱声,脸涨得通红,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很有可能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刻制止了小朋友的嘲笑声,然后拿出剪刀把他的画修剪了一下,再给小朋友看,小朋友们一看立即叫了起来,好漂亮的一棵树,我趁机表扬小羽:“虽然小羽小朋友的房子没做好,可是他做出来的树还是很漂亮的。”一听我这么说,小羽马上来了精神,两眼放光。可是我话锋一转:“虽然小羽小朋友做的树很漂亮,可是今天我们做给爸爸妈妈看的是一座房子,而不是一棵树,怎么办呢?”小朋友都不吱声,我盯着小羽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们就不把小羽小朋友的画给贴出去了,等下一次小羽小朋友做得更好的时候,我们再来贴他的画吧。”

第二堂手工课的时候,一开课我就说:“上一回有一个小朋友把房子做成了树,今天会不会有人把树做成房子呢?”小羽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当然知道我说的就是他。结果,小羽做出来的画相当漂亮,我很及时地表扬了他,并把他的画张贴了出去。

手工课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当中,有点小小的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行,自己也能做得很好,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果那天我冲着小羽发脾气:别的小朋友都行,就你不行,别的小朋友都聪明,就你不聪明,别的小朋友都会听讲,就你不听讲?如果是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小羽以后就不喜欢上手工课了,他会说,反正老师都说我不行,那我就不行呗。很有可能他就会有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

所以说,有时候一转念的想法,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幼教方面,老师对小朋友还是得多用鼓励的方式,这样孩子们会更乐于接受,也更容易有着饱满的学习热情。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 (四)

幼儿园最近在操场上投放了好多又大又高的铁桶,孩子们来到这里,赞叹道:“哇噻,好大的桶啊!”这时搭班老师准备上前帮孩子们把铁桶放倒,以便孩子们玩。我拦住她说:“让孩子们试一试,看看他们会怎么玩!”

孩子们望着这些高大的铁桶有些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过了一会儿,小昂、小恒和小硕三人围着铁桶,想把它推倒。小硕把铁桶向对面推,小昂站在一边紧紧扶住铁桶,稳住铁桶快速向下的趋势,小恒赶紧走到小硕对面等到能够碰到铁桶上面的边时,用手托住铁桶的下方,三个人合力慢慢将铁桶往下放,直到它安全接触地面。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们后面的动作越来越娴熟。后来,他们两人合作就可以把铁桶放倒。再到后来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将铁桶放下来。接下来,他们尝试推着铁桶滚。小恒想把铁桶推到草坪上的玩沙区,可是草坪边上有路坎,她把铁桶贴在路坎上用力推,铁桶纹丝不动。她又跑到对面试图把铁桶拉上来,铁桶依然不动。她反复试了好几次都不行,只好请来彤彤帮忙,但仍然没有成功。小恒和彤彤对着铁桶又研究了半天,接着小恒把铁桶推到离路坎较远的地方,然后两个人一起用力,飞快地推着铁桶向草地上滚,借着这股冲力,铁桶终于滚过了路坎。他俩可开心了,又照样玩了几次。玩得多了,他们又发明了另一种把铁桶推上路坎的方法,他们先把铁桶推到靠近路坎处,再合力把铁桶向上托起,然后在下面垫上一块石头,使铁桶下部有了一个支点,然后就比较容易将铁桶推上路坎了。

再看那边的孩子们,他们从操场的另一边拿来了梯子和垫子,有的把梯子斜靠在铁桶上坐在那儿玩,有的把铁桶横放在地上玩“爬山”。炘炘准备把梯子架在两个铁桶之间,可是铁桶太高了他够不着,他四下里看了看,发现旁边有小朋友正把梯子靠在铁桶上往上爬,他就又去拿了把梯子靠在铁桶上,然后就一只手拿着梯子,一只手扶着靠在铁桶上的梯子往上爬,爬到梯子的第三档时发现高度可以了,就双手一用力把手上的梯子架在了两个铁桶中间。接着他就顺着爬上了铁桶的顶端,高兴极了:“我爬上来了!我想过‘天桥’。”可是要过“天桥”时,他有些害怕了。过了好一会儿他尝试着跨出第一步,不过刚起步就不敢往前了,只好向朋友求助:“谁来帮帮我?”琪琪和欣欣跑了过来,帮助炘炘走过了“天桥”,到达了对面。为了让炘炘顺利地下来,琪琪又把梯子靠在了铁桶上让炘炘爬下来。在大家的帮助下炘炘完成了他的一次挑战。这时他们一起商量着给另外“一座山”也架上桥,于是炘炘爬到铁桶上,欣欣和琪琪帮他拿梯子,炘炘把梯子架在了第二个铁桶和第三个铁桶之间,然后从“桥”上爬到第三个铁桶上。琪琪和欣欣又拿来一把梯子,炘炘把梯子架在了第三个铁桶和第四个铁桶之间,炘炘爬过去之后,欣欣和琪琪拿来一把梯子斜靠在第四个铁桶上并用手扶着,让炘炘安安稳稳地下来。由铁桶连接的“群山”形成了,炘炘他们把垫子铺在了铁桶下,呼唤朋友一起来征服这有些难度的“群山”。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开始了他们的“爬山”之旅。有的则用双手抓住架在铁桶之间的梯子晃来晃去,嘴里直说着:“好好玩的秋千呀!”孩子们在自己创造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这一次的“放手”让我再次认识到,我们把游戏还给孩子,给他们多一点时间慢慢探索,提供更丰富的游戏材料,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 (五)

早晨来园时,孩子们纷纷玩起了建构游戏,慧慧用雪花片插了一只小花篮,轩轩和浩浩在玩着各自插好的手枪……

“老师,看——”晨晨拿着她刚插好的玩具走到我的面前。“哦,好长的积木,你真有耐心。”因为要接待来园的孩子和家长,我匆匆看了一眼晨晨手中的玩具,随口回应了一句。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文文与晨晨的一段对话。文文说:“你什么也没插出来,老师不喜欢你的玩具。”晨晨板着脸说:“我插出来了,你不懂,你别说。”“老师不知道你插的是什么。”“老师知道的。老师才没你那么笨呢。”说着晨晨有点急了。听了他们的对话,我这才仔细观察起了晨晨搭的东西,他是将雪花片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排队”。昨天我们组织了一个数学活动“排排队”,我告诉孩子们可以选两种颜色的物品,把它们按照ABAB的规律排序。没想到今天晨晨把这一知识迁移到游戏中,说明晨晨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大声说道:“我当然知道晨晨插的是什么呀?晨晨在给积木按规律排队呢,是不是?”晨晨的眼睛一亮,然后用力地点点头。“晨晨,你说说是怎样给他们排排队的。”“我先插一个红的,再插一个黄的,然后又是红的黄的……”“老师真喜欢你插的这个玩具,你把昨天学到的知识马上用上了。真棒!我们把它与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这时,有很多孩子围在晨晨身边与他一起玩“排排队”的游戏,晨晨更快乐和自信了。

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在于发现孩子、读懂孩子,与孩子产生共鸣。说实话,最初当晨晨把他的玩具送到我面前时,我只是随口回应了一下。后来我听到了孩子间的对话,才用心欣赏了孩子的作品,发现了孩子作品背后的学习。这时的回应才真正与孩子产生了共鸣,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和欣赏。

大班教学反思随笔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