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教师随笔内容页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随笔2023年(精选5篇)

2023-08-01 16:36:02 教师 访问手机版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1

“老师,给我少盛点儿。”“老师,我不喜欢吃大蒜。”“老师,我不喜欢吃青菜。”每到吃饭时刻,我们便会听到关于这样那样的盛饭盛菜申请,接下来便是老师说服教育和孩子一脸的被逼无奈。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在落实《指南》过程中,以体验为着眼点,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种植、感知社会饮食文化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和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珍惜食物,改变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的目的。

体验一:红豆粥。

大5班,徐老师将小朋友们刚刚采摘的6盘红豆荚分发到各小组,让孩子们试试将豆荚剥下来。云云惊叫,“老师,其他豆子都是红的,可是这个豆荚里的豆子上怎么有白的啊?”“豆子发霉了。”一旁的青青头凑过来很肯定地说。“青青说的对,豆子是发霉了,大家想想看,豆子发霉可能是因为哪些原因?”徐老师将问题反抛给孩子们,“可能豆子没晒到太阳。”“可能豆子被浸泡在雨水里。”“可能豆子生病了。”“嗯,你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不过老师也不太清楚,等会儿我们再去电脑上查查,看看红豆到底为什么发白,晚上回家之后也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可都是种植专家。”“现在我们将坏的豆子找出来放在桌上,将好的豆子放在篮子里,今天老师要用电饭锅煮红豆粥给你们尝尝,这可是你们自己的劳动果实哦。”徐老师的话刚说完,孩子们劳动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后记:当孩子们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时,徐老师已经将粥凉好了,她给每位小朋友盛了一碗。“咦,怎么有甜味?”佳佳一问,乐乐回应:“好像是冰糖的味道。”“说得对,因为你们今天也参与了劳动,所以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辛苦了,特意加的冰糖,冰糖红豆粥味道怎么样?”“很好吃,我们要都吃完。”康康放鞭炮似的语速特别快。“我吃了还想吃第二碗。”平时饭量不大的青青也豪言壮语,“我也想吃第二碗。”……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声音。“少吃点儿,等会儿就要放学了,晚上回去还要吃晚饭呢。”徐老师没想到孩子们对一碗粥的热情是如此之高。虽然出于安全的考虑,老师没让孩子们参与煮粥的全过程,但是孩子们因为有了前期剥豆的参与体验,对红豆粥便有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感情和认知,知道红豆粥的背后所包含的若干劳动。不用老师说教,便达到了预期的珍惜粮食的效果。

体验二:种蚕豆。

种蚕豆咯!孩子们拿着蚕豆、小棒、小锹、水盆,一来到我们的种植地,就开始用小锹挖坑。只见孩子们挖的坑一个挨着一个,而且,有的坑挖得深,有的坑挖的浅,有的随便挖一个坑就走开了。突然,豪豪说:“这样种蚕豆,太乱了,我们可以分工,几个人挖坑。”辉辉问:“坑与坑之间的距离多长呢?”大家这时都怔住了,豪豪问我:“上次数学课,我们用小棒量桌子的长度,今天我们可以用小棒来量吗?”我说:“可以试一试。”孩子们开始自己尝试,用小棒量长度,可是孩子们手里的小棒有的长,有的短。这时,李漾小朋友说:“奶奶种蚕豆的时候,就是用小锹量两颗蚕豆之间的长度。”孩子们试着用小棒与小锹比长短,找了几根与小锹长度差不多的小棒。接着,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挖坑,有的往坑里放蚕豆。放蚕豆的时候,有的孩子放一粒,有的孩子抓起一把蚕豆就往里面放。辉辉突然发现了问题:“你们这样做不对,放一粒太少,可能不发芽,放太多也是浪费。爷爷种蚕豆的时候放3—5粒就行了。”大家觉得有道理,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放蚕豆,一边放,一边数。然后用泥土盖上,接着几个孩子拿着盆去运水,准备给蚕豆浇水,“哎呀,蚕豆是什么样儿?可以怎么吃呢?我现在就要流口水了。”“哈哈!”大家哄堂大笑。

后记:幼儿在种蚕豆活动中,善于发现各种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的各种经验解决问题。种植前,教师没有事先告诉幼儿怎样种蚕豆,而是让幼儿自己先动手尝试,有的幼儿平时在家庭生活中看见家长种过蚕豆,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在学习了测量的方法后,能够经验迁移,想出用小棒测量解决间距问题,当发现小棒长短不一时,幼儿又用小棒与小锹相比较,找出适合的长度,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开展种植活动体验以来,他们不但关注本班级的农作物种植,餐后散步还总是喜欢到各个班级种植地去观察,因而认识了萝卜、大麦、葵花、草莓等多种农作物,见证了一些农作物、果树的生长过程;他们有时还会帮助其他班级剥豌豆,与其他班级分享煮玉米等劳动成果,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关爱植物,关爱他人,合作、珍惜粮食等美好的品质得到了发展。

体验三:包水饺啦。

当大一班的许老师将盛有青菜肉馅的盆和圆圆的水饺皮放桌上时,孩子们一阵阵议论,“老师,这个圆圆的是什么呀?”“老师,现在我们要干什么呀?”“我吃过水饺,我们现在要包水饺。”“这皮子怎么是圆的啊,我家的都是方的。”等孩子们议论过后,徐老师拿着皮子说:“方的皮子是馄饨皮子,圆的皮子是水饺皮,我们今天中午要吃水饺,但是必须我们自己学着包,用筷子将馅儿挑到皮子上,然后将皮子对折,想办法将皮子捏紧。”许老师说完,就到其他组巡视去了。

“这个怎么包啊?”第二组的玥玥边自言自语边尝试卷皮子的边儿,可似乎两只手不知怎么分配,我点拨她:“看看星星怎么弄的不就知道了?”“我们不是用橡皮泥做过水饺么?一样的啊。我来帮你捏一下。”星星的主动让我彻底变成了旁观者,我原以为我会和许老师忙着到各小组去示范指导,现在看来也只有提醒的份儿:“馅儿再多一点才好吃,看这几只水饺肚子还平平的。”“这儿还要再捏紧一点。”

“哎呀老师,怎么捏不起来啊?”第四组的龙龙大叫,我走过去一看,原来龙龙拿的那皮子上沾了不少干面粉,“因为皮子太干了,如果潮一点有点水份就可以了。”“那怎么办?”龙龙一时没了主意,“我知道,弄点水沾在手指上就可以了。"琪琪忙着找水去了。“还是幼儿园好,要是在家里奶奶肯定会说我捣乱,不让我干。”“不用担心,老师拍了照,还录了像,会将你们能干的样子发到家长群里面的。”许老师及时回应。“那我们上次自己盛饭、自己炒豆子那次,家长也会看到么?”“都看到了,老师发了很多我们班活动的照片到家长群,所有家长都会看到的。”

后记:当饺子端上来的时候,他们顾不上交流,一改平时就餐时的闲聊和司空见惯的状态,小心地、仔细品尝着饺子的味道,甚至连汤和残留在盘子边上的韭菜都清除得干干净净。或许有的饺子馅儿少,或许有的还没包得紧,味道远远没有大人包的那么香,但因为今天的水饺是自己包出来的,孩子们不但自觉珍惜食物,还在不知不觉中创设了“食不语”的就餐好氛围。体验活动的效果远远大于每日餐前的菜谱播报和营养宣传。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便理解了。”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当我们去除纯说教,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孩子去经历、体验,我们最终懂得了“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真正意义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悄悄地改变着孩子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不再挑出细细的生姜丝,也不再听到“我不吃大蒜”之类的话语。我相信,当教育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孩子们也将拥有更多美好的品质与习惯。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2

在项目的进展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浩浩的家庭背景与在园情况。通过与项目园的沟通,浩浩的问题得到大家的重视。经过研讨,我们计划先从班级入手,由班级老师和奶奶沟通孩子的表现与心理状况,说明奶奶对妈妈否定的言语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老师在班上对浩浩也会更加关注,经常鼓励孩子,给予正面引导,让浩浩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可是,老师对他越好,浩浩对老师的依恋越深,常常放学后拉着老师,让老师和他一起回家,做他的妈妈。有一次,在孩子的纠缠中,奶奶非常生气,说:"你妈不要你了,老师也不是你妈,跟婆回家。"孩子沮丧地离开了。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协商由园领导出面,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在会上念了一封父母的回信,播放了一段孩子们收到家书无比兴奋的视频,让家长了解这个项目的意义,赢得家长的支持。会后,园领导又专门和浩浩的奶奶进行了交谈,让奶奶意识到对母亲的负面评价会导致孩子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同伴在一起时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交往的障碍。

同时,为了让浩浩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支持园的小朋友特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书籍与浩浩分享。浩浩收到礼物特别开心。奶奶看到幼儿园的老师、领导以及社会如此关心和帮助浩浩,内心很受感动,也意识到自己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行为伤害了孩子,她愿意配合幼儿园,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改变:孩子情绪积极、交往热情

在项目的推动下,经过家园共同努力,到项目结束时,我们看到浩浩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们发现浩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情绪愉快,每次都能认真思考,主动发言,在故事表演环节,浩浩常常承担着组织者的角色,和同伴分工合作。

项目园的老师也反映,浩浩再也没有说过"我妈妈不要我了"。之前他早上来园,总是躲在奶奶的身后,现在远远看到园门口早接待的老师,就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在班上也乐于帮助他人,和小朋友愉快相处。

奶奶见到老师也非常热情,向老师反馈浩浩在家的表现,交流科学育儿的经验,夸浩浩比以前懂事多了,感谢幼儿园让浩浩参加了这个项目。

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父母和祖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能弃置不管也不能过分溺爱;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既要关怀备至又要规范要求;幼儿园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并指导和帮助家长关注孩子积极的情感教育。社会应该组织更多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传递积极情感,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的内心将充满阳光,奏响人生的美好乐章!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3

3月13日,今天是我第二次听到马园长说“仪式感”这个词,像是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一般,于是,我赶紧搜索相关文章。一整天,我都深陷“仪式感”的思索中,同时发现,我的生活尤其是现在的生活,是缺乏了仪式感的。

迫不及待,将我的思索与感慨写下来。

“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就是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小王子》中的狐狸如是说。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掉牙,妈妈告诉我把上牙床掉的牙齿扔在床下、下牙床掉的牙抛向房顶,这样,牙才能长的越来越好。很久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我整整齐齐的牙齿,是因为我规规矩矩按照母亲的话庄重的对待了我掉的每一颗牙齿。这些片段,我尤为深刻,这或许就是母亲不经意间带给我的仪式感吧,它曾让我小小的世界里一本正经的做一件有趣的事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度过了多少个平淡无奇、匆匆忙忙的日子,只叹时光飞逝,能回忆起的却所剩无几。或许,这正是我忽略掉的仪式感。

现在女儿已经两岁半了,我竟总以为孩子还小,无法理解和懂得大人为她精心准备的“生日宴”、“周岁照”“亲子旅游”,我执着于这样的观念,有时满不在乎的认为“她还小”、“没必要”,却忘记了,这“仪式感”所带给孩子童年生活的美好片段与“被关爱”的感受;忘记了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应在她心中种下“认真”“庄重”“美好”“希望”的种子,不是要给予她“富足”的物质生活,而是要点燃、唤醒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的期望。回想我那青葱年代的开学仪式,校长的谆谆教诲仿佛在耳畔回响;我那感慨万千的“毕业典礼”,我仍记得授予学士学位的瞬间,虽然迷茫,但确是隆重的步入社会殿堂的神圣仪式;我那难忘的“结婚典礼”,与老公相互的誓言、深情的告白仍记忆犹新;感谢我曾经的“仪式感”,让我回忆起来,充盈富足,回忆中的生活不像是干巴巴的沙漠。我想,这就是我们之所以需要“毕业典礼”“结婚典礼”“散伙饭”等仪式,就是需要仪式感给自己未来的开始赋予新的意义,让自己和过去做一个正式的告别,毕竟,我们并不想毫无意义的度过一个又一个“枯燥无味”的年轮。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不要再觉得有些事是“折腾”“矫情”或是“做作”,让我们的生活时刻有点小惊喜、小浪漫,让仪式感开启幸福之门,让我们的生活多些与众不同、庄重敬畏。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教育孩子也好。仪式感,总会让我们印象深刻,总能让我们用全部的身心去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4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的性格却是各异的。做久了幼儿老师,什么样性格的孩子都能遇得到。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入园时如果遇到孤僻沉默的宝宝时,幼儿老师要如何办呢?

现状:

第一天入园时,好些宝宝都是怀着新奇的眼睛,东看看西望望的,但是有却有一个小姑娘,缩在一个角落,小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叭叭地往下掉,非常害怕,非常孤僻。

老师主动去接近她,她都会躲得远远的。其他的小朋友试着拉她的小手,她都缩得紧紧的。这样明显的孤僻的性格,对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应对:

对于孤僻沉默型的宝宝,其实他们不是不喜欢这里,而是因为没有好朋友,不熟悉环境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所以,我给予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主动找小朋友聊天。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要把自己放在幼儿老师的位置,而是扮演成一个小朋友,和她聊天,主动询问她的兴趣,然后事事处处都冲着她的兴趣深入,让她的心灵慢慢地被打开。

在做活动游戏的时候,我会安排性格非常活跃的小朋友和她配合,一个话多,爱玩乐,活泼的小朋友自然会带动气氛,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就慢慢地开朗起来了。

孤僻的小朋友,最怕的就是做错事。所以我发现她做错事时,也并不给予批评,而是非常耐心地指导,纠正她的错误。但是当她有表现好的时候,我却立刻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鼓励她,让她有一种优越感,慢慢地就变得自信起来了。

实际上,孤僻沉默的小朋友并不见得天生就是这样的。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开朗,不仅需要耐心的付出,还要真切地关心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去。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5

培养幼儿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应从娃娃抓起。

为了丰富幼儿的室内活动,升入大班后开展了折纸活动。有很多小朋友爱玩折纸可是每次玩过以后,教室里就会一片狼藉,满地的纸啊令人头疼。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带孩子们观察这满地的纸,让他们说一说看到这些纸后的想法,为什么这些碎纸没有找到家。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孩子说:"这是纸不是我撕得,都是别的小朋友撕得……"听到这里我示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跟他们讲起了"小纸屑回家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都觉得不应该让地上的纸孤单,在玩过纸以后要主动的把纸屑放到纸篓里。

通过这件事情,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及时提醒孩子讲卫生,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文明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我们班里有个小男生名字叫钢钢,他性格偏内向。不太喜欢和身边的小朋友交谈,就连早上见到老师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也只是看一看老师却从不会主动问老师早上好。她的奶奶每当看到这种情景都会批评他,嫌他一点也不给大人们争脸。

针对他的这种表现,我及时的跟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并在课余的时候对他给予引导当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都给予奖励,增加他的自信心。终于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也渐渐意识到了,每天早上见到老师都问好,有时因性格的原因,总不能大声说出来,所以导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薄弱。

一句简单的"老师好"会反映我们什么?他能折射出我们教师素质的所在。今后在教育孩子时,尤其是日常行为这一教育,需要我们不时的提醒孩子去做。只有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我们的工作才有进步!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随笔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