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教学随笔内容页

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精选8篇)

2023-09-19 20:33:01 教学随笔 访问手机版

第一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平常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周围的伙伴朋友,与伙伴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友好习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快乐生活。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情。

今天午饭后,我领着孩子上厕所,孩子们上完厕所出来站队,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小班一个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因为这名孩子是特殊儿童,属于侏儒症,因此手很短,提不上裤,王鹏程在轻轻给他提裤,走在旁边的张倩说:“我也帮助你!”我们都来帮助你,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我跑过去说:“孩子们,你们做的很对,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老师为你们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对呀,听了孩子们这样的对话,了解到孩子们能互相关心 ,我们作为老师感到很高兴,很欣慰,特别是关注特殊儿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样的孩子,让特殊儿童感受到伙伴朋友对自己的关心。

“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并表扬了所有小朋友,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命令的口气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与自我的父母讲话也用命令的口气,很多孩子把这样的不良习惯也带到了幼儿园。

在星期二的午时我们区域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气对小朋友讲话。如:奎瑶给我拿铅笔来,润琪给我拿着树叶和剪刀等等,针对班级的这种情景,我分析了各种原因。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的幼儿着想,幼儿的行为动机初始一般都是“为我”而不是“为他”。4---5岁的幼儿是自我保护意识产生的阶段,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幼儿更多的注意“我的观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占了上风,所以4---5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来进行选择和活动的,他们往往不去研究别人。2、幼儿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成员间进行语言交流,往往认为自我不必客气,常常有意无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3、情绪的好坏也能影响孩子说话的口气,幼儿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绪的影响。为了改掉幼儿用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互相团结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级更注意从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气对幼儿讲话,创造处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并且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怀、爱护,其次要耐心细致地给幼儿讲道理,让他们懂得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请别人帮忙应当有礼貌别人才乐意帮忙你,说话像下命令、别人会厌恶你,不愿帮忙你。我们还经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引导孩子想到他人、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然后,要在一日活动中我要时刻坚持高度的敏感性,随时纠正幼儿命令式的讲话。如果发现幼儿是在情绪不好时命令别人,教师就告诉他:“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告诉教师,用命式的口气讲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情绪带给别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引导,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渐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气讲话的不良习惯,还学会了更多的礼貌用语,我十分高兴。

第三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每次站队的时侯,我们班的幼儿总喜欢抢排头,目的是和我牵手,还可以和我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站队抢排头的幼儿越来越多。最后出现先抢一阵再排队的现象。

为了扭转这种现象,满足幼儿的心愿,我想出了办法。每天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进行卫生检查、看一看谁的小手最干净,然后选做排头,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卫生有了很大改变,也没有抢排头的了。抢排头的现象彻底扭转了。

幼儿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的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老师主动给幼儿一些抚摸动作和亲慰性语言,是迅速缩短师幼距离,亲近孩子,满足孩子愿望的好办法。

第四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我班幼儿浩浩经常旷课迟到、打架骂人,有时腰里还掖着小刀。

有一次他在班里正要拿出刀来玩,被我发现并没收了,我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他用敌视的目光盯着我。事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一天,我发现一块积木裂开了,就问:“谁能修理一下?”话音未落,有十几个幼儿举起手,其中就有浩浩。他手举的不高,放得也快。我决定抓住这个时机,使浩浩有所改变。于是,我当场将积木交给了他,并以信任的语气说:“你一定会把它修好!”我看见他的脸是涨红的,很激动。

下午来园时,浩浩就把修好的积木拿来了,用胶粘得非常坚固。我很满意,于是我趁机表扬了他一番。令人高兴的是,他从此向好的方面转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有了明显的改变。

我深深体会到,转变后进幼儿不能只靠批评或空口说教,应该多关心、鼓励他们,要善于利用时机有的放矢的进行启发、引导,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第六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今天下午我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可高兴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朋友们这儿瞅瞅,那儿摸摸,都在探索自己的新发现。忽然,靖贻发现了一只小甲虫从土里爬了出来,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喊起来:“快来看呀!一只小甲虫爬出来了!”孩子们呼啦一下子就围了过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小甲虫的家在哪儿呢?它为什么自己出来了?它没有妈妈吗?”这时,田田小朋友问我:“老师,小甲虫有妈妈吗?”我随口说了句:“有啊!”“那它妈妈在哪儿呢?”“它妈妈在别的地方。”田田一听,本来微笑的小脸忽然沉了下来,紧接着就不说话了。

看到田田的表情后,我心里一阵心酸,心想:孩子是“触景生情”了,我何不因势利导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小甲虫知道小朋友们天天来幼儿园,它就急的让妈妈送它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一起玩,不让妈妈陪着它。小甲虫长大了,懂事了,真是一个乖宝宝。”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都夸小甲虫是个好孩子,还要和它做朋友。

这时我发现,田田小朋友的小脸上又绽开了笑容。

第七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我们应当关心她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忙,团结友爱,我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忙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一天早饭后,我正在打扫院子,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田晓晓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李小惠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张倩说:“哎呀,那么娇气呀!”小惠气呼呼的说:“她病了,你怎样能那样呢!我们应当关心她的,教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你病了,没人关心你,你高兴吗?”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立刻跑过去,询问了晓晓哭的原因,原先晓晓来到幼儿园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就哭了起来。我立刻送她到卫生室看了看,医生说她喘岔气了,一会儿就好了。

送她回来后,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纷纷问:“教师,晓晓怎样了?晓晓怎样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貌,我说:“孩子们,晓晓没事了,她喘岔气了。今日小朋友做的很好,能明白关心同伴了,很好。”并着重表扬了李小惠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必须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我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教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第八篇: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我是小老师

别插嘴,耐心听别人讲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今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起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通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