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节有感学生随笔
“端午节,包粽子,吃五红。”我不停地念叨。妈妈笑说:“你真是只馋嘴猫!一会儿你就可以吃到五红喽。”听到这话,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没过几分钟就问妈妈饭烧好没,没过几分钟就又问妈妈烧好饭没。
“开饭啦!小馋猫,来吃‘五红’喽!”我一蹦三尺高:“好的!这就来!”爸爸问我:“你说,‘五红’指的是哪五红呀?”我说:“这可难不倒我!‘五红’指的是:烤鸭、咸鸭蛋、黄鳝、龙虾和苋菜。让我来品尝品尝这‘五红’。”说完,我便大口吃了起来。妈妈说:“吃完饭,们来包粽子吧。”“好哇。”我回答道。等桌子收拾干净,我和妈妈便开始包粽子了:我手握一个漏斗状的粽叶,往里面放米,然后在用一片粽叶“封口”接着,用绳子捆好,最后,下锅!妈妈表扬我说:“包的不错哟,就是没我好。呵呵。”我笑了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甜滋滋的。
第二篇:端午节有感学生随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今天小时老师说要让我做荷包,我既开心又激动。
首先,老师给我们发了材料,一块布,桃木球,橡皮绳,还有艾草和流苏。接下来我们先把桃木球穿进橡皮绳里,然后系了一个扣,下面就是穿线了,把线穿进针孔里面,在最末端又系了一个扣,开始缝线,把针穿过去,在从后面穿过来,就这样一前一后,终于缝好了两面。我把布翻了过来,再把艾草放在了里面,把橡皮绳和流苏缝好。这样一个荷包就完成了,我一定要把它送给妈妈,想起以前,看到我的妈妈在椅子上认真缝荷包,过一会儿,一个美丽的荷包就缝好了。
我原来以为缝这个荷包很简单,通过了这次实践,知道了做荷包这么困难。
第三篇:端午节有感学生随笔
老师今天教我们制香包,可我今天来晚了,不会做,还要写作文,我真不该听同学说今天没课!
我晚了一些,可来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开始写作文了,但我并不着急,我也开始做自己的香包,先把三个边用线缝起来,第四条边用来往里放艾草。可同学都说我做错了……我不但迟到了,而且香包还做错了,我伤心地哭了。老师走到了我旁边说:“你是不是因为被同学捉弄了,所以着急是不是……”老师用各种语言安慰我,最后我也不着急开始写文了。我写完了,老师说:“你只要不着急,什么事都能一定成功。”我说:“老师谢谢您对我的鼓励。”
以后我一定耐心做事,不着急,坚持成功。
第四篇:端午节有感学生随笔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逢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有些地方还举行划龙舟比赛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旧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立刻划船去打捞,一向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就变成为龙舟比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拿来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之后就构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构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我从小十分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十分深刻。
第五篇:端午节有感学生随笔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能够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能够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趣味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有感学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