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生活随笔内容页

随笔(甄选5篇)

2023-08-19 23:10:01 生活随笔 访问手机版

随笔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我的记忆里,清明也是很郑重而又充满温馨的节日。

当柳树又重新穿上绿裙子,在风中偏偏起舞;当桃花、杏花向我们展开张张笑脸;当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气清洁明净时,已经到来

前几年的清明,我们全家都回去探望家里的长辈。在清明的前一天,我们就买好了探望长辈的“礼物”,妈妈买了水果、点心、纸钱、还有饭菜,还有姥爷生前爱喝的酒。

清明又踏着轻松的步伐来了,我们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去祭拜长辈。林中很安静,会听见各种鸟声,还有风吹动树“沙沙”的声音。终于,我们来到了姥爷的墓碑。很多年了,墓碑覆上了厚厚的灰,墓碑旁边还长了一些杂草。大人们很快忙起来,拔除杂草、平整土地、清洁墓碑。没一会,墓碑立刻变得干净整洁了许多。然后,我们长幼有序的轮流到墓前跪拜磕头。跪拜磕头之后,大人们开始给姥爷烧纸钱。很快,我们探望完姥爷,该回家了。这次祭拜,我欣赏到,学习到了不少。

路上,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细雨擦不去伤感人的眼睛的泪水。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个念旧的日子,我们去祭拜死去的亲人,孩子去踏青、春游,但这更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时光……

随笔 (篇2)

又是一年深冬。

我双手交叉,趴在阳台栏杆上看着食堂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

“原来南方的冬天是这样的。”我将目光从人群中移开,落在了宿舍楼下的一排排榕树上。

榕树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气,仿佛从未经历过立 冬后的寒冷。若非在其周边的人早已裹上了厚厚的羽绒服,将自己打扮的好似一个个米其林轮胎人,谁又能相信这样的榕树竟生活在冬季呢。

作为一个西北的汉子,冬季给我的印象从来便是一片洁白----草地,树杈,房屋,天空,乃至人们的身上也来往着一片片洁白。绿色对我来说,似乎并不应存在于这个季节。

想起西北的冬,便难免会想起西北的人;想起西北的人,便难免会想起她。

上次与她过冬是何时?去年,亦或是前年?我大约已记不清了。与她在一起的时间仿佛脱离了这个世界,在我的心中自成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中,我与她的还在不断的循环往复。此时的她早已在大洋彼岸,那里的冬与西北十分相似,不知她是否会想起那座边陲小城,不知她是否会想起我。

与她在一起的那个冬季,仍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还能回忆起与她漫步在铺满白雪的街头,还能回忆起她的靴子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咯吱声。关于她的回忆是如此的清晰,就好像我才刚刚结束与她的约会。

实际上,我仍是如此的想念她,尤其是冬季,尤其是此时。我想念与她的欢笑,想念她的撒娇,想念她身上的香水气息,更想念她。我也已开始分不清,我对她此时的感情。这或许是一份仍有余温的爱,又或许更像莱蒙托夫所诉:

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

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

就像一座神庙,

即使荒芜,

仍然是祭坛。

一座雕像,

即使坍塌,

仍然是神。

又是一年深冬。

又是一个人的深冬。

随笔 (篇3)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日,我们称之为小年的日子.大街小巷都飘荡着过年的气味: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队,张灯结彩的店铺,异彩纷呈的春联,丰富多彩的年货……目不暇接啊!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共同的信念――好好过年!热热闹闹地过年!团团圆圆地过年!

谁说中国人现在缺少了信仰呢?这就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在支撑着而发生的情形.近段时间网上闹得纷纷扬扬的"六小龄童春晚"事件,正是因为信仰的缘因才引起的.

白岩松说得透彻,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确实如此,中国人的信仰流淌在绵延不断的长河中,在唐诗宋词中,在《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里,在儒家中,在一个个的,中秋,等传统节日中,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在回家过年的车队里,在春联上,在年货中……

我们中国人是有信仰的!

随笔 (篇4)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朦朦胧胧地醒了。窗外的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晶莹的水晶,但更像人们那闪闪发光的美好心灵。因为,今年的大年初一真的很特别。

在大年初一那个飘雪的清晨,我和爸妈起了个大早,到医院给正做完手术的姨婆婆拜年。走在铺满积雪、人迹稀少的马路上,偶尔会有几声响亮的爆竹声在我耳畔响起。想到姨婆婆躺在那冰冷的病床上,我和爸妈不禁加快了脚步。

来到病房前,透过门上的玻璃,我隐约看到有几个人影在晃动,还不时传来阵阵愉悦的笑声。

我缓缓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姨妈、姨娘、姨丈。咦,那个弯着腰的人不是外婆吗?只见她正为姨婆婆拉被子,又小心翼翼地将被角掖在她肩膀的两侧。

我一惊:外婆的腿去年不是刚动过大手术吗?平时走路都不太利索,在这样的天气里,她怎么也来了?!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外婆的鞋,那双鞋沾满了雪花。我鼻子一酸,仿佛看见了在昏黄的路灯下,在冷清的马路上,外婆弯着腰,顶着扑面而来的风雪,蹒跚前行。外婆的腿是一瘸一拐的,身后的脚印是一深一浅的,就这样,一步一步,一步一步。雪地上留下的是她走过的痕迹,也是爱的痕迹。也许,那扑面而来的风雪曾使她犹豫过;也许,那滑得似油的冰也曾使她踉跄过,可她为了自己的亲人,却仍然坚持着。我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了外婆的手。望着外婆那双含笑的眼眸,晶莹的泪珠不禁在眼角里打转。

病床周围,姨婆婆的子女们围着她转来转去,有的帮她梳头发,有的帮她剪指甲,还有的饱含深情地站在床头边望着自己亲爱的母亲;而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竟也变得懂事起来,正一个个争着帮老人捶背捏腿。姨婆婆的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微笑。望着眼前这温馨的画面,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姨婆婆的亲人们就已踏上了去医院的道路,为的是能让姨婆婆在大年初一睁开眼时就能感到亲情的温暖;当姨婆婆进入梦香时,亲人们才从医院悄悄地离开,为的是能让她做一个甜蜜的梦。

窗外,又一束阳光温柔地洒进病房,化作一股春日般的暖流,在这飘爱的病房里弥漫。我坚信:即使外面的雪下得再大,也会被这爱心一样的阳光所融化。

随笔 (篇5)

最近看过了丰子恺先生撰写的《缘缘堂》,感受颇深。作者用幽默、轻松与自然的语言,具体描写了在缘缘堂,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家庭生活,使读者体验了一段心灵的轻松旅程,而且书中还收录了许多作者对各种事物不同角度的评价,有的使人耳目一新,有的值得人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与思想让我对普通的事物和现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书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一篇是《吃瓜子》,本文就是谈论了人们“吃瓜子”这一话题,读来颇有一番讽刺味道。生活中可见许多有闲阶级的人们以吃瓜子来消磨时光,作者便抓住这一点,以他们娴熟、灵巧的动作来写,将其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不禁会心一笑,来细细品味这其中所反映出的现象。文中最后一句话:“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实在值得琢磨一番。那时许多中国人都整日里无所事事,常以吃瓜子来消磨着宝贵的时间,他们的技艺几乎到了精湛,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趣,似乎很值得中国人来炫耀,其实不然,这其实大大说明了当时中国人们的“闲”,对什么事都不去关心,只是每日消磨、虚度时光,国家的形势实在值得担忧。

因此写文章、等,不一定非要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素材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一点一滴之中,其实我们只需将这些普通的家常小事挑选出来,毫不掩盖地记录下来就可以来,并不需要对事情进行无谓的夸张与美化,真实、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的。

随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