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初中随笔 (篇1)
谭娅歆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桌旁,总会讨论些什么。亦是家常小事,亦是国家大事。今天,我们一家就在饭桌前发生了一场争论。
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了轰动全国的“土坑酸菜”事件。我的家人们很快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爷爷率先提出了自己的言论:“土坑里用脚踩酸菜,这种腌制酸菜、咸菜的方法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流传下来的,‘土坑酸菜’的制作工艺是正确的”。爸爸端起酒杯,一边抿了一口酒,一边应道:“爸,您这说的可就不对了。土坑里处处是细菌,加上工人们制作酸菜过程中不注意卫生,赤脚站在酸菜上,将秤具直接摆放在食品上,这样的‘土坑酸菜’显然是不符合食品卫生规定的。”
“哎呀?”爷爷把筷子向桌上一放,“传统食品就应该用传统的工艺制作,用传统的标准衡量。我小的时候,你爷爷奶奶也用脚踩酸菜,比用手制作出来的酸菜更加咸鲜,制作成功率也能提高不少。凭什么‘土坑酸菜’就要受到大家的抵制呢?”。爸爸索性也停下筷子,眉头紧蹙成一座小山,反驳说:“像‘土坑酸菜’这样的加工环境多不卫生呀,肯定不能满足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工人们随手丢到酸菜坑里的烟头,难道不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吗?如果这种‘土坑酸菜’真是食品安全的隐患,谁会愿意看见亲人乃至自己因为它而生病受苦呢?”
听到这里,我想要辩论的心像一只看到野兔而按奈不住的猎犬一般,我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们的争论:“爷爷,爸爸。您们说的都有道理,‘土坑酸菜’这件事我也关注了好几天了,看到了很多观点,也学习了不少知识呢!”只见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望向我,异口同声的说:“哦?那你来说说看。”于是,我把攒在心里的观点娓娓道来:“制作酸菜,传统工艺是有许多好处,用脚踩更能压实坛子或坑中的酸菜,排出空气,有利于发酵。人工操作比机械更能把握对食材的控制度,我们不能否认它的价值与内涵。但同时,无论今昔,食品安全都应放在第一位,我们应不断加强食品生产安全保障和监督。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上现代科学的安全保障,这样才能让大家吃到美味、正宗又健康的酸菜。”
大家听闻后,纷纷点头赞成。我又补充到:“爷爷和爸爸的观点都没错,你们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而已。”说完后,我强压住心里的激动,可嘴角还是露出了一丝笑容。爷爷和爸爸都为我的观点点赞,爸爸说:“我的闺女长大了,哈哈哈。”
这次争论就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
我体会到了争论的重要意义:它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交融,也是对表达的考验。它使我们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看待每一件事,从不同的声音中辨识真知,从而获益匪浅。
争论初中随笔 (篇2)
“本来就是你的错,还非得说你有理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大声争论着。他一只手背在背后,另一只手的食指上下晃动着,随着他的情绪起伏。老人身着一条黑色的裤子,一件灰色的大衣,头发理得整齐,老人的腰杆微微弯曲,已没年轻时的风气,但仍让人觉得严肃不敢靠近。老人正持续高音输出他的观点,言语中夹杂着一些不堪入耳的话。愤怒让他的脸都憋红了,但他仍没停止喋喋不休的争论,而另外一边,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老奶奶已经被他怼得哑口无言,气得只好转身走开。
这位老爷爷正是我的外公,而老奶奶也就是我的外婆,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我外公这个星期第五次和人争辨。我的外公是个严肃且格外好强的人,如果有人不顺着他的意,他必定会和这个人争论一番。就在前天外公刚和我大争了一架。他认为小孩就应该好好学习,少看电视,我则认为写完作业了,为什么不能放松一下。于是我们俩争论了起来。外公是个刚性子,不争赢不罢休,而我也是一个性格十分倔强的人,所以这样的两个人争论是一场持久战。
外公用着他那洪亮的嗓音对我大声训斥:“小孩子不好好搞学习,一天到晚只想着看电视、玩。”我还没来得及反驳,他又接着说:“就算作业写完了,就不知道多看会书吗?答:“我已经搞完学习了,可以适当休息一下呀!怎么就不行了呢?”外公气得满脸通红,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眉毛看起来也显得各外凶狠,接着又是用之前的话训斥我,只是语气更加强烈,一些唾味星子也跟着飞了出来。我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我心里十分清楚如果真要争个赢输,我是争不过外公的,但又不愿意败给他,于是我又用更加坚定的口吻回敬着外公。只见外公叹了一口气说:“算了,你看一会吧,但不准看太久了。”我惊讶一向争强好胜的外公竟然会认输,只见外公靠沙发坐下躺着,拿着毯子一盖,闭着眼休息。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慈祥的外公,这和之前那个和我争论的外公简直判若两人,他的脸上显出一丝丝的无奈,我知道那是外公在让着我,他是爱着我的,但只是相比别人的外公,他没那么慈祥,更多的是严格管教。但这也不能不代表他不关心我,只是方式的问题,我也体会到了外公的苦心,于是关掉电视知趣地离开了。
这便是我的外公,一个不论好胜心多强都会让着我,爱着我的外公。正是因为他的严格管教才会有现在这个我,他把所有的爱都藏在了严格和那些小细节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直到我长大了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虽然外公不及别人的外公温柔,但我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外公。
争论初中随笔 (篇3)
是注定让我遇见它——《波兰舞曲》,注定让我遇见了它们,遇见那段特殊的争论……
翻开琴谱,却发现五线谱上那些黑色的音符排着别样的队形。我满脸疑惑地直起了身,猛地,又惊诧着连忙弯下腰去。我偷偷地露出了一只眼,只见两个音符扬着黑色的小脑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
矮个子音符指着高个子音符的鼻子,一脸质疑地问:“你不应该是跳音吗?你头顶的小圆点去哪了?”高个子音符一脸不屑地哼了一声,“这首曲子是3/4拍子的,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肖邦写我的时候特意没让我跳,你难不成还自作主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肖邦的心我还不晓得吗,这首是以强壮有力的节奏为主。”矮个子音符特意顿了顿,扬了扬眉,“它叙述的可是波兰往昔封建时代的繁华。”
“那你为什么不跳呢,你不是和其它音符连得好好的吗?”高个子音符插着腰,“哎,越矮见识越短啊,肖邦的波兰舞曲都追求雄赳赳的气势吗?你可知道肖邦7岁开始写波兰舞曲,到逝世前三年还在写!”“那又如何?你现在弄得小主人弹琴都变扭,你辜负了肖邦当年写下你的意义!”矮个子音符踮起了脚尖,瞪着高个子音符。高个子音符涨红了脸,“这首曲反映了肖邦忧郁的情绪,展现的是在沙皇俄国压制之下苦难的波兰。你应该是渐慢,而非渐强,这可是不堪回首的国耻啊!怎能用欢快的节奏呢?”高个子音符说着便埋头痛苦了起来,矮个子音符背过身去,沉默不言。我本想这场争论应该到此为止了,不禁松了口气。
可谁知矮个子音符暴跳着转过身来,斩钉截铁地说:“不,我就是渐强!是你误解了肖邦的意思。马刺、武器、号角的声响……复仇及赴死为共同的语言,那是人们高涨的呼号声,是他们坚定的决心!慢慢渐强,这里才能展现肖邦的爱国情怀!”高个子音符跺了跺脚,“平安中的惊慌,忍无可忍的叹息,你就没听到吗?惊慌失色的人们,那种失望的心情,那些被痛苦包围的焦躁才是最后的结局!”矮个子音符咽了咽口水,“你既然知道梦醒了,那难道没看到希望的光芒吗是希望!希望……”
“行了!”我一声喝到。两个音符茫然地看着我,“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把两种感情融和在一起,才是肖邦寄托给你们的最终希望啊,他只是想通过你们把他的一腔热血流传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你们还在争论,那他在土地里又怎能睡得安宁?”
两个音符害羞地看着我,不约而同地牵起了手,重新回到五线谱上。琴声悠扬,伴着那段争论的余音,我不自觉地莞尔一笑……
争论初中随笔 (篇4)
我是一个军事迷,酷爱军事知识,家里关于军事的书籍有一大堆。平时遇到这方面问题也总是喜欢和别人争个明白。
一天,我和爸爸谈论关于坦克的知识,在一旁的妈妈随口说一句:“你们倒是说说,为什么要叫坦克?”爸爸首先得意洋洋地说:“坦克最初由英国工程师Tank发明,起先叫做“机构破坏器”,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工程师,就把它称为坦克(tank),我是在(话说世界五千年》里看到的。”“错了错了!”在一旁听得不耐烦的我大声喊道,“坦克的设计制造者是英国人维利,因为在取名时有人提到水柜(英文为tank),这样叫既保密又响亮,所以才叫坦克(tank,我是在《现代兵器》上看到的。”爸爸着急地说:“你错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我有书做证据。”“你才错了呢,我也有证据。”我和爸爸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说:“咱们把各自证据拿出来,看谁的证据确凿。”爸爸听后,表明同意。
接着,我们便忙着翻书,过一会儿,我和爸爸把各自的证据拿出来一核对,果然两本书上有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一时无法确定。这时,妈妈出了一个主意:“你们父子俩现在是平手,必须找出第三本书,看上面有关坦克的说法偏向于哪一方,就说明哪一方的观点是较为正确的.。”
说干就干,我和爸爸又翻了一大堆书,终于从《世界通史》中找到答案:“为了保密,英国人把坦克称为水柜(即tank)。”这个说法无疑证明我的观点较为正确。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不过我又想:爸爸的观点也并非完全错误,有的事物也可能有多种说法。
通过这件事我悟到一个道理:有些事不能只知道一点,而需要从多方面去了解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它……我又一次尝到了争论的甜头。
争论初中随笔 (篇5)
生活中的争论处处可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活色生香的菜市场随时都上演着大戏。瞧那买菜大妈,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面前的蔬菜:“你瞧瞧,你家这韭菜一点不新鲜,还卖得比别人家贵几毛钱。”卖菜的小贩满脸堆笑地回答道:“大姐,话不能这样说啊!这都是今天早上才进的菜,绝对新鲜。你看还挂着泥呢!运过来的时候菜都堆在一起,看着不那么水灵,但是味道绝对好啊!”大妈两手麻利地择去了几片她认为不新鲜的菜叶,嘴里接着说:“现在这菜一天一个价格,再这样下去就吃不起喽!”小贩一边递过去一个袋子,一边说:“天气不好,我们去大棚收菜,价格就比上个月贵。我们也不容易啊!”他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其中掺杂着生活的琐碎和不易,看似争论,其实更像是聊家常,柴米油盐的计较中升起了温馨的人间烟火。
我们再来看看教室里的争论。一下课,一句“这道题怎么做”就像一颗石子沉湖,让湖面泛起涟漪。只见一个同学凑过去,看了题目后开始讲解,脸上的神情像中了彩票。可是提问的人听得云里雾里,围观者中好像也没几个听明白的。解题人搓搓手,走上讲台,拿起粉笔,飞快地演算起来,像志在必得的将士。“你这个算法太麻烦。”讲台下传来一个声音。只见说话人登上讲台拿起粉笔,在空白处演算道:“你看,这里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但是你这种算法很容易漏掉这个条件,你看……”讲台上的两位一边争论一边计算,白色的粉尘不断落下来,那是智慧的花蕊。写罢,台下的我们才发现,他们俩的答案一致,却提供给了大家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一个稳妥,一个新颖。这样的场景不过是我们班课下学习的一朵小浪花,这样的争论每次都激烈而有效,思维的交锋如火星撞地球般激烈,像发生化学反应一样,产生神奇的光芒。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到辩论场上。正方辩手摆事实,讲道理,发起犀利的进攻,滔滔不绝如洪水决堤,显然是有备而来,一开场便先声夺人,赢得无数掌声。反方接过话,毫不怯场,用自己的“矛”戳向对方的“盾”。就这样,双方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棋逢对手,共攀高峰,把思想推上一个新的巅峰,展现着语言的魅力。
争论总会让人联想到激烈的争吵。但细细体会,许多定理公式的推导,不都是始于争论,同时也随着争论寻找出真理吗?就像我们熟悉的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铁球实验……只要不是无意义的争论,语言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往往会带给我们惊喜。
争论初中随笔 (篇6)
每个人生来都不相同,因此对每件事的看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帮我们进一步开阔了思维。
就在这周的美术课上,我们以美术是否源于生活为主题,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一开始,这个问题就像是一颗小石子被投入湖底,并没有泛起多少涟漪。这时,有位男同学举起了手,他认为,美术不一定源于生活,一些游戏与动漫中的东西就不是现实所拥有的。话音刚落,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发言的同学,无一不是支特这个现点,貌似已经默认了这个观点,就是正确答案。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看着如此沉默的大家,老师轻笑着说:“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刚刚所说的东西身上有没有现实中的影子呢?”
老师的话点到及止,但却令人引发深深的思考。就在此时,有一位同学站了出来,他字正腔圆地说:“美术源于生活。”这可和前几位同学的观点截然不同,这下,班上可炸开锅,所有的质疑所有的反驳声直向他“杀”来,可反观这位同学,并发有受其影响,仍从容不迫地陈述着理由,他说:“即便是抽象艺术,也依就要以现实为基础,从而展开想象。就比如说游戏中的机械设备,即便现实中没有,但它也会存在现实中的影子。”
听了他的想法后,有的同学直点头,十分认同他的观点;有的同学陷入深思,仿佛在两种现点间来回挣扎。我想,就连老师也忍不住在心中为他鼓掌吧。听了他的发言后,我的思维便更开阔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仍有些同学认为美术不一定源于生活,于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那外星人呢?生活中有相似的东西吗?”只看提问的同学满脸写着“我不服气”,质疑的声音中满是得意,仿佛自己问的问题无懈可击。可是大家七嘴八舌的声音从四周传来:“外星人是以人为模板的啊。”很显然,大家大部分都赞同美术源于生活这个观点。
一时间,教室形成了两极分化,不同观点的人相互争论起来。战况愈发激烈,教室四处弥漫着硝烟的气息。突然,“砰砰砰”的声者打断了我们的争论,大家意识到这是课堂,不是战场,于是坐好期待地看着老师,希望老师来解惑,只见老师清了清嗓子:“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很正常,没必要争输赢。对于我们这个问题,我想美木不仅源于现实,并且高于现实吧!”听了老师的话,我们恍然大悟。
通过这场争论,我觉得有些问题在争论中答案越来越明朗。争论可以使我们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也可以拓宽一个人的思维。而我的思维能力在这次美术课上得到了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