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学习随笔内容页

物质与精神感悟随笔700字(推荐4篇)

2023-09-18 08:42:02 学习随笔 访问手机版

物质与精神感悟随笔 (篇1)

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向为君子所标榜,可今日有多少人能面对诱惑而毫不动摇,面对名利钱财而无半点动心的呢?我少听说过,就算有,在如今可能也算是“异类”了吧。但我的心灵深处确实有这样一位“异类”,他就是一生致力于人类生存的科学家袁隆平,他如同国家瑰宝。由于他的辛勤研究,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国人。他拥有许许多多至上的荣誉,曾经有人作过评价,说袁隆平的身价已经超过了几十亿。面对这样的夸赞,袁隆平显得十分淡然,他说并未在找这样一些东西。钱财乃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无欲无求的他80岁高龄仍奔走于田间,为人类的粮食事业不倦地奋斗着。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江流宛转,日照花林。在踏遍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之际,执水仙一枝,心间筑城,不为物质繁华而忧虑,观水仙花开万盏,至为充盈精神。

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方为什么认为赡养老人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重要。首先我方支持我国将重视物质赡养转向为重视精神赡养。《宪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不仅仅对老人有物质赡养,更要有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的义务,照料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照顾老人的特殊需求。其实,在瑞典、芬兰等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中都有规定,比如他们用量化规定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日应当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层层方面都表明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视。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通往幸福最错误的途径,莫过于享乐、乐利和奢华生活。”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富足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能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感。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为什么有那么富的人不幸福?为什么古人提倡的精神家园在今天却变得一文不值?这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

曾经有人做个这样的调查:“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想想看,在经济如此发达,物质如此丰厚的今天,有人不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太多的人的回答却是不幸福。这些人中,有的人盛大的权势与地位,有的人钱多得数不完,但他们并不幸福,因为他们缺乏精神上的享受。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

记得星云大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富商来找他,说:“为什么他那么有钱却不快乐?”星云大师笑了笑,说:“放下点儿什么吧!”富商回去立即为穷人捐了几十万,但他仍然不快乐。他又去找大师,大师说:“你还想拥有什么?”富商侃侃而谈,说他还要多挣点钱,能够………大师笑了笑,说:“始终是你心中的欲望太多啊,如今你所拥有的已经够多了,学会保持平和心态,无欲无求地生活吧。”这对富商来说,很难,但是相比快乐的拥有,他更愿意得到后者。

物质与精神感悟随笔 (篇2)

今天是科学理性统领一切的时代,为什么在方兴未艾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我们却可以毫不含糊的捕捉到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抬头的倾向。这些作品或多或少表现出非理性或关注非理性

的特征,同时也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一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代之。

18世纪中叶后,科学的发展不断加速,社会进步的进程也在加速。但是人类精神世界却不像物质世界那样可以加速发展。精神世界的发展是缓慢的,是以突破瓶颈的形式向前发展的。当前社会的种种现象折射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严重错位,二者的严重不协调。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推动作用。人的精神世界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形态,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程度。而精神时间则是对物质世界进行分析而形成的。精神世界以物质世界为蓝本,人类社会的进步在改变一切,包括我们的精神世界。

其次,精神世界又对物质世界有反作用。精神世界决定了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一切又将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和人与人的关系中。精神世界古代了人们的所谓模式,也就相对的古代了物质世界。要使物质世界超出精神世界控制范围而进行太大改变是不可能的。

物质世界必须与精神世界同步发展。若精神世界过于超前,物质世界就会将超前的部分磨去;若精神世界过于滞后,那么物质世界将失去指引。

在技术日渐发挥主宰作用的今天,传统人文相对衰落了。当代人性的扭曲显示了精神世界的滞后,我们或许该做些什么。

但是,有水会愿意停下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前进的脚步来等待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呢?

物质与精神感悟随笔 (篇3)

哲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啊,只有物质与精神的同步文明的弦,才能奏出有深度的人生之乐。

伫步在社会的十字路口,静心谛听。大千世界,五彩斑斓的之云下,只见人们如蝉般为着更多的“面包”聒噪。君不见,多少人带着钦妒的语言谈论着福布斯富豪榜上诱人的数字,却忘了自己的灵魂是多么单薄;多少人又爱又恨地仰视这个老板、那个总裁的腰包,却不肯俯下身来静静品读一篇哲趣的小文;我们在富足之后,又开始为LV、爱马仕节衣缩食,却忘记了向心灵充一点氧,于是,那朵水仙花便无助地枯萎了。

掩卷而叹,情何以堪!物质已初步充足的今日之中国,又有多少人汲汲于更多面包的香气,扭曲了心灵的航向?要知道点亮生命灯塔的不仅是物质的泛滥,更应是灵魂的热度啊!

人,当生如夏花,之前所有对养料拼命的吸收,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那朵惊艳的灵魂绽放。“物质以自足,精神以富足”,智者如是说。

印度王子释迦牟尼原本生活无忧,但他却没有漫然迷失于物质的海洋,仅带清水干粮,诀别娇妻爱子,毅然踏上寻觅真谛的旅程。菩提树下苦禅无数日夜,一朝之间猛然顿悟,于是佛教之光从此照亮亚洲大陆。抛下的是多余的富足,捧回的是心灵的莲花。

一座小房子,一把锤子,三把椅子。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为那个工业时代染上了一丝澄明的蓝意。他说,自己只想证明,基本的物质保障之下,精神的财富更加重要。他躬亲播种,亲手收获,并借此深刻剖析自己,直击灵魂,他用内心的强大摆渡过所有寂寞或喧嚣,欣然驾船游弋于“面包”和“水仙花”的两岸之间,最终定格在了一个万人景仰的高度。

又如乔布斯,愿意“放弃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共度的一个下午”,早年去印度修行的他,多年以来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过多的钱毫无意义”,他说,“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缔造了整个文明。”

掩卷深思,智者的声音带来氤氲的香气,真正的“富豪”,绝不应是一个又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所堆砌成的,而是一种“左手面包,右手花香”的从容,是一种“半身温饱,半身书香”的霸气,是一段“物质为底色,灵魂作音符”的乐章。当我们迷乱于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请停下匆匆追寻的脚步,收住汲汲探求的目光,为自己的生命栽一朵水仙花吧!

祈愿,人类终将能如雨燕,在物质的骤雨淋湿身心之后幡然醒悟而飞回心灵的家园,在阅尽千山秀色之后,魂兮归来。

物质与精神感悟随笔700字

物质与精神感悟随笔 (篇4)

有人说“百姓富裕,物质丰富,对于文明自然渴求”。但君不见颜氏之子,陋巷瓢饮仍痴醉儒学不改其乐?有人说“骄奢忘本,但圆明园兽首重聚岂非因国人高价拍回?”

其实,文明与物质好比果实与种子。文明来自物质,高于物质,反作用于物质。正如种子种下会长出果实,人们吃完果实又会留下新的种子。二者本是同源,互为生灭,怎可单向辨析。

如今的《国藏》中的宝藏正是前人留下的种子。贫弱年代,种子离了水,无法生根,但人们将其代代相传,誓死捍卫。固然,当清代末年我们挨打受饿时,无什么电视节目宣传“中国文化”,但那时人们就不追求文化了吗?那些抱着价值连城的瓷器、国画、玉雕潦倒一生的人,守住了心中的文化种子,并传之后世。

于是今天,当我们不必空守着前代的古物,而有了足够可享受的物质资源时,种子便萌发。一时间,电视节目、电影、街艺;弘扬者,追求者雨后春笋般破地而出,漫山遍野。

人们所未注意到的是,当这些器物改变、震动着我们的文化观时,我们的文化也在赋予这些种子新的基因。

敢问何代何朝有请明星讲解推广文化?敢问何曾有专人成组,耗资耗时只为宣传文物文化的?基于工业时代物质富足产生的全新文明,与前代文明,以前代物质遗产为纽带,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基因交流”。而后我们又诞下了新的物质“遗产”——影像。当百年后人类同时拿起“清明上河图”和《国藏》节目中关于它的解说录像,又会有怎样的文明碰撞?这碰撞,又将诞下何样的文明果实?这果实中,又该有怎样的,带有何种基因的种子?

正是这轮轮回回,相互作用,才使文明与物质密不可分,纠缠千丝。

看到《国藏》时,我不禁笑了,这便是我们的文明价值吧:我们拾起前人的种子,用自己的文明浇灌培育它,赋予它新的意义与基因,当我们离开时,把这一期节目存于U盘,郑重的交给后人,叮嘱他们择良日种下……

这大约也是古人、来者之文化价值吧!

愿此轮回之火,永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