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教师随笔内容页

幼儿小班观察日记随笔(分享5篇)

2023-07-24 13:18:01 教师 访问手机版

幼儿小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一

今天,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们课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折一折。可王洁莹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今天上午我组织幼儿上了一节游戏课,"抢椅子"的游戏,在游戏中我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我请了十个小朋友为一组。游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第一次铃声停后李子玉被淘汰了,接着第二次第三次,可是在第五次问题来了铃声停后李俊瑶和崔新坤同时抢到了一把椅子。这时他们两个又同时站起来让座了最后李俊瑶留下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两位为了一个玩具差点吵起来。这是怎么啦?事后我问崔新坤今天怎么不争了呢。他的回答好让我欣慰。老师你不是说小朋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是的,我们在平时活动中就是让幼儿懂得大家在一起关心、爱护、帮助谦让,世界才是七彩的,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

幼儿小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二

这学期,我接小班。刚好三岁的儿子也到入园年龄。这样就跟随了我。儿子调皮好动,尤其是在家的那段日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很是宠爱,我也不大好管理。现在在我班了,我一定好好管教他,让他从此有些收敛。起初的小班工作既忙又乱,儿子就推迟了入园时间。等所有的孩子安顿好后,他也就正式入园了,他在幼儿园处处好动,常常在我面前撒娇。当时我就不想让他有优越感,要严格、绝不迁就。

刚开始我心平气和地和他讲道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纠正他的不良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没见效果。此后,我就改变了策略。在具体行动上进行限制。比如上课、游戏、做操等活动,我对儿子的要求就比其他孩子严的多,并且认为他哭一会或打他一顿都没关系。一旦和其他小朋友犯错误,首先批评的保准是他。我的这些做法,儿子开始还免强接受,后来就变得敌视那些小朋友了。当时我没当回事。那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因为又新送来一个孩子,由于她刚来到一个新环境,既不说话也很少活动。我就把过多的爱给了她,我们的感情也逐渐加深,情同母女。一天我们正在亲密的做游戏。儿子突然大哭起来:“哼,我早知道你不想要我了 ,你只要她好了。我以后再也不叫你妈妈。”看到儿子今天的表现。

我才意识到是我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对待孩子既不能放纵,也不能过分严格,前者会使孩子形成霸道、自私的性格;后者会使孩子产生嫉妒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做老师的不管是教自己的孩子,还是其他的孩子,都一定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幼儿小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三

户外活动刚刚结束,李浩宇小朋友就开始喊:"老师,李旭涛小朋友尿裤子了"。

李旭涛小朋友长得黑黑的,矮矮的,给人一种憨厚健康的感觉。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他的妈妈曾经告诉我,家里的亲戚,除去奶奶、爷爷、姥姥、姥爷以外。他从来没有喊过。邻居的小朋友如果不到家里来找他玩,他决不会去找别人。

我走到李旭涛的跟前一看,孩子的裤腿都湿了,并且还冒着热气。听到李浩宇的喊声,孩子们也都围拢了过来。更让他觉得无地从容,脸色憋得有点像紫茄子,两手紧紧的捂着裤裆。看到我走到他的跟前,竟哇哇地哭起来。

我蹲下身子耐心的对他说:老师给你看看,是尿裤子还是出汗湿透的。我假装仔细检查的样子,给他从里看到外。然后站起来对其他小朋友说:"李旭涛不是尿裤子,是刚才练习呼啦圈时很用劲,结果出汗很多,把衣服都湿透了,老师刚才用手摸到了,换一条裤子就好了。"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都散开了。李旭涛也放松了紧紧抓住衣服的手。

一个四岁的孩子,他们的童心是那么单纯、那么透明、又那么脆弱。他们需要呵护、需要爱抚、有时也需要心理上的安慰。我虽然给他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但却给他挡住了尴尬,保护了孩子强烈的自尊。在他的泪光里分明充满了对老师的信赖和感激,这种信赖和感激更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心灵之距。

幼儿小班观察日记随笔5篇

幼儿小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四

今天下午,自由活动刚刚结束,张小云小朋友就哭了。我走过去问道:"小云,为什么哭了",结果孩子哭着告诉我,"刚才涵涵用手打我的脸。"我走过去询问涵涵:"涵涵,为什么碰张小云小朋友的脸。"结果孩子扬起稚嫩的脸对我说:"我没有碰小云的脸,我刚才是在和她玩,用手摸了摸他的脸。我和他是好朋友,我才摸她的脸的。"

看着孩子稚嫩的笑脸,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很小,他想表达对别人的友爱,就用手去抚摸其他孩子的小脸。

于是我随机对涵涵说:涵涵,你和小云是不是好朋友?"涵涵使劲地点点头。"刚才你摸了小云的脸,现在你握握小云的手"。告诉小云,"握握手,好朋友。握握手,好朋友"。孩子兴高采烈的跑过去,边说儿歌边去握小云的手。小云也停住了哭声,开心地笑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童心单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学会用简单的话语,化解孩子之间的小误会。

幼儿小班观察日记随笔 篇五

班里有一些孩子表现得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鲜的活动,或者对声音等某些具体事物过分恐惧敏感,这很影响孩子的体验成长。这些孩子有异常的“恐惧心理”,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小班孩子自我心理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在不断接触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已经学会判断哪些是危险的事情和事物,这些经验会让孩子非常小心,而且担心,所以表现得胆小退让。这是孩子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但是如果在成人的劝解引导下还是不能有所突破,那就是过分的“恐惧心理”了,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了。

(2)尝试之后留下心理阴影

生活中,很多孩子好奇心强,总喜欢摸索探究一些事情,比如看到父母切水果就觉得好玩,于是也拿着刀子去切,结果切到手,以后再也不敢摸刀子了。由于尝试的结果让孩子受到了伤害,所以孩子对这种事情产生了恐惧心理。

(3)不适感产生抵触心理

孩子怕什么事情,可能与之前接触这类事物时所产生的不适感有关。比如孩子曾经不小心失足落水,以后就恐水了,与水有关的一些活动就都不愿意参与,有了抵触情绪。

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帮助孩子:

(1)条件反射法

如果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不敢尝试,如不敢下水,父母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矫正孩子的恐惧心理,鼓励孩子试着去做他害怕的事情。比如,与孩子玩泼水的游戏,通过养一条金鱼,引导孩子与水接触,逐步消除孩子对水的恐惧心理。

(2)提高孩子的心理愉悦度

孩子高兴、情绪良好时会胆大一些。因而,在让“不敢尝试型”的孩子能做出改变胆大一些,可以在孩子尝试某一件事情时提高他们的心理愉悦度,为他们创设舒服宽松的环境氛围,及时询问关心他们内心感受。

(3)示范脱敏法

当孩子不敢尝试的时候,大人不能着急逼迫强制孩子去参与,要首先理解接纳孩子的这一心理,而后以平行玩伴的身份示范给孩子,感染孩子的情绪情感,身体力行地打消孩子的顾虑,给孩子积极的“正面模仿”,慢慢的影响孩子大胆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