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教师随笔内容页

高中教师教学随笔(通用5篇)

2023-06-19 08:15:02 教师 访问手机版

第一篇:高中教师教学随笔

一、实践的目的与要求

安排教学实践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和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践,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基本情况

我们十月十一日来到湖南永州双牌县第二中学,到十一月十八日实践结束。我被分到高一(172)班进行实践。

实践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六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十场;自习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本班学生与实践老师之间的篮球赛两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十一人次。

这次实践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

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分析基础训练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说“往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此题只要知道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能得出“可见到有白色晶体析出”的结论。由于事先我觉得此题很简单,也就没有深入地思考。出乎我意料的是,无论我怎么讲,同学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会有晶体析出。后来只好向他们的原任课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

通过这次的经验,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

于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样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侧重于如何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表达清楚。我的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听完课后普遍都说我讲得较清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当实践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他们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等等。虽然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我也没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觉得我的身份毕竟与他们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觉得我与学生年纪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样与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沟,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应当加以利用。

所以,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我渐渐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风格,又吸收了原有宝贵经验的行事方法,而且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我和我们班上一位同学谈心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读初中时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第一名,数学成绩犹为突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侯学数学简直就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整体成绩直线下降,就连自己的强项数学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当我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她告诉我,由于中考的失误,进入高中以后她就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高中的课程本身就比初中的要难,使她的成绩更加后退了,以至于现在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想一心从事自己的爱好去学声乐算了。

而这些她都没有和原班主任说过,原因是班主任“太凶了”。我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反对她的观点,而是从客观条件、学习条件以及以后的前途等方面和她分析了她的这种想法,使她明白了学习和爱好之间谁轻谁重,个人简历并引导她自觉得把心思放到了学习上来。

第二篇:高中教师教学随笔

高中课改对我这个教了近二十年高中物理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在20-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南昌市及江西省的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南昌市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中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

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具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是我在去年暑假培训时学习的理论,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甚至在学习期间直接跟黄恕伯等专家提出了我的担心。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改革的过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痛苦”的,而且是非常辛苦的,因为要改变过去那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怎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回首时一定能发现,我们已走过来了,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个人的最大收获是,我的学生学得比以前轻松了,而且学习效果比以前更好了,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呢?在这“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里,为了实施课改,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尤其辛苦,但看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比以前轻松且更有效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在黄恕伯等专家的指导下,组成了一个习题研究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编出了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即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这套习题在编排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在习题的选择上,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以上我从课改的必要性和课改的实施两方面谈了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课改仍将继续,我当然会更加努力,三年的时间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一定能共同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第三篇:高中教师教学随笔

一个学期来,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做好高中数学知识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不等式证明、圆锥曲线等,对高中学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我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我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我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

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

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

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

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我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三)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我首先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讲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知和发展数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老教师请教,多总结考点和重难点的教法,尽量让学生听懂,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高中教师教学随笔

“教而后知不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以前曾有人对我说过,当一名好教师很不容易。慢慢地,我相信这话不假。我非师范专业毕业,却在工作几年后逐渐转为一名专职的高中英语老师。从教数年,本人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学习、实践、思索、改进,现在谈谈自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对教育教学的初浅看法,与同行们进行分享交流。我觉得,本着对学生和本职工作负责的精神,一名高中教师应做好两方面的事情:做人与做事的修养和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炼。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

一、做人与做事的修养。

现代社会中,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化,不仅社会角色增加,职能角色也变得多元化,频繁的角色转换和多方面的角色期望,使得教师的角色冲突时常发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教师不能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就可能造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健康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在做人与做事修养方面,教师除了育人,还要育己,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科、对老师的好恶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也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上,老师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对学生起着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老师敬业的精神、待人真诚和关心爱护别人的品格,将为学生的一生树立楷模;老师穿着整洁得体、精神放松、沉着自信、神情自然、说话亲切,学生上课将感觉到安全和舒适。而一位经常带着不良情绪、动辄发怒生气、喜欢抱怨骂人的老师,将为学生不齿和厌恶,学生又怎会喜欢听他的课、积极跟他配合?人无完人,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一点都不例外。“不能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而要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学校一位年长的老师曾经这样启发我。确实,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反应上我们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要改进自己,首先就要有意识、有勇气地省察自己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去弥补或纠正,而不应该刻意去回避或掩盖。虽然到了教师这个位置,我们自身的成长并未停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做人和做事是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是已经做得很好了,也要依靠勤奋和谨慎保持良好状态,抛弃一劳永逸、坐吃山空的错误思想,严格责己,承担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正确引导学生做人、做事。不少人简单地认为,一个人只要懂什么、会什么就可以教什么,教师不过是“吃开口饭”而已,没什么了不起。这种认识实在可悲,更可悲的是一些已经做了教师的和准备做教师的人也有这一类糊涂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会的与将其转化为他人知道、他人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两码事,这之间有一个如何有效地转化的问题,有一个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问题,有一个如何保证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愉快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并根据新的角色要求和社会的期望去进行自我协调和自我修炼,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意识和角色参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理想与信仰以及教育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有合理的教育行为和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人格和才能等方面发挥恰当而有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炼。

一是丰富的、超越所教学科范围的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二是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学科专业技能。

三是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得心应手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学科专业技能是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相关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是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的一套独特的智慧的和艺术,是教师自己所知和自己所能本身所不能代替的。

通过以上论述,无论是从教师劳动本身的内涵来讲,还是从社会教育的发展变化来讲,教师都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而不能仅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简单而枯燥乏味地重复着、循环着,甚至把自己的工作仅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作为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时常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培养,致力于人性化的教育。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协作交往能力等放在突出位置,勤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将教育教学工作做成一件虽然辛苦但也充满快乐和享受的事情,做一名受社会肯定、让学生尊敬和喜爱的优秀教师。

第五篇:高中教师教学随笔

即将登上讲台,当了十几年学生的我,不免有些紧张和焦急。于是,从上学期到暑假,我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第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专业知识;通过从事家教了解学生心理,提高分析和讲解能力,练习使用准确的数学用语,学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第二、实习板书,务必做到工整,同时也提高了板书的速度。

第三、到图书馆查阅有关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书籍和杂志,收益非浅。

教学实践

9月5日,我们正式进入四中实习。真正的教学实习开始了,令人兴奋。

教学安排:第一周听课,第二、三周听课,第四周出卷测验。

我分配在高一(7)班(重点班),指导老师是李老师正好她就是高一(7)班的班主任。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开朗、干练。

在听课阶段,我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解分析的方法上课的停顿,学习根据学生程度、接受能力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李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安排紧凑,衔接自然,听她的课,时间过的很快。我一边听课一边准备第一份教案,这份教案我修改了七次。现在的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真正的具体的学生。教案就是讲课的书面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深度、难度、速度。我同时上两个班级的课,重点班(7)班和普通班(9)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有较大差距,所以同样的新课,要对教案进行不同的处理。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的方式更是为了学生学的更好。在(7)班,可以对较简单的内容一笔带过,不作详细分析,在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补充进一步的思考题,引发思考,探索求解,让较好的学生能“吃的饱”。在普通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尽量多重复,适时补充一些相应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

经过一周的学习,终于有机会走上我向往已久的讲台。毕竟是第一次面对学生,有些紧张,不过更多的是兴奋。我提早五分钟到教室门口。在走廊站了两分钟,这两分钟太漫长了,时间一秒一秒地挪动着,我的紧张情绪也是一点一点的增加着。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也为了不使学生觉得太突兀,我提早3分钟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同学们果然议论纷纷,这是谁啊,不过,等到上课铃响,他们已经安静下来。随着“上课”的喊出,我紧张已去了一半。我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反复试讲的第一节课,也是老师耐心指导的第一节课,让我越讲越从容,越上越镇定。面对一双双的眼睛,我明白了他们的困惑,接着的练习让我更明确,学生吸收了什么,还存在的问题。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受到老师的表扬,让我觉得信心百倍。这节课让我明白,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自然发挥自如。

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我发现两个班级的课堂气氛走极端。七班过与沉闷,无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难是易,班级还是鸦雀无声,反复提问仍无人响应,让老师搞不清学生到底懂了没。九班则是一片欢腾,一呼百应,大叫大嚷又影响上课进度。

在七班,我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发言。让上课气氛活跃,关键是学生参与思考,跟上老师的节奏。问题的设置不宜太简单,也不宜过难,提出之后让大部分同学能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可做必要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时,语气,语调要有所强调。体温的对象也要注意:

1、简单的问题提问基础相对不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2、难度一般的问题交给中等程度的学生;

在九班,有些同学上课发言的习惯不好。有一个男生特别突出,他很积极思考,不但会拍桌子要求发言,而且是大喊大叫。对这样同学不能置之不理,否则越叫越凶,别的同学也会乘机大叫。抓住他爱发言,爱表现,过分自信的心理。我对他进行提问。第一,我问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我问题没有说完,他已经大叫答案了;第二,答案;第三,为什么。如果对了,自然请坐。但是经常是正确率不高,“为什么”,就更难为他。经过几次提问,他变得规矩多了,其他同学也就没机可乘。课堂秩序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