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 篇一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中低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样,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思想感情。所以,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半学期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本事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感悟资料,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仅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仅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本事。
三、以读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读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资料,感知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朗读,高年级较适合的方法是“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读思结合。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导不够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师经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作起来部分孩子很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空泛、不生动。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本事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本事薄弱有必须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资料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深入理解本事,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本事的培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 篇二
当上语文老师才一年的时间,不过说起我们班的那帮孩子还是很可爱的,他们会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在你的讲台上放上几颗糖,要不就你下课的时候帮你把讲台理干净;可是他们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在上课时有一些小朋友不专心,玩一些不是上课时能玩的游戏,有时讲过好几次的作业题目还是错的……这一切都让作为班主任的我很生气,不过想想他们的年龄,还有他们那一些可爱的地方,真是让我又想气,又想笑,所以就想让他们也担心一下,和他们约法三章,只要他们一个星期乖乖的,不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我就让他们好好的玩一节课。当然这里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里玩有意义的事。没想到他们都同意的。
这个星期他们还是很听话的,没有出现什么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来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队课。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么可以上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弄好,可是让我来定吧,他们也不一定会喜欢,所以班干部要开个小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想进行一次背诗比赛。想想也不错,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去准备去了。我们接触到的诗,李白和杜甫的比较多,所以让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是背李白的诗,一组当然是背杜甫的诗咯,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吧。
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队课的时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们很重视这次活动。当我正式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两组小朋友已经沉不住气了,想要把对方压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听不到,现场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这样是不行的,你们这样让评委怎么评呢?”我的一声大喝让他们安静下来了,于是我只好让他们派出代表,让代表说出题目,组员进行集体背诵。这个法子果然有效,活动就这样下去了。
两边都不服输,一边的声音响了一点,那边的声音就更高。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热闹,我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声音还是那么响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时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就没有这么响了,哎,还真是要靠兴趣的。
时间在他们热闹的背诵声中逃走了,很快时间就到了,要评比结果,因为比赛不能没有结果啊,可是发现两边背的一样多,所以两边都是冠军。小朋友们还是意犹未尽,我们约定下次在玩这个游戏。
我想他们应该知道要上这样的课需要他们什么样的表现,果然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听话,让我以为他们都一下子转性了呢,不过想想也对,对于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对于他们还不是很感兴趣的事,想得到他们的青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这个就好像我们的学习一样,只要让让学生对读书有兴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会做,如果他们还没有兴趣,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来理你的。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他们的天性还是很可贵的。
从那次班队课以后,我就在找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种,就让他们去试,现在我和他们是走得越来越近了。慢慢的,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对学习感兴趣的,到那时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这一天快快来临!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 篇三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 篇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当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 篇五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者、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身重视的都是课本中提及的知识以及相关联的重要知识点,虽然不能否认这种方式能够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体系,但是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养成与发挥。众所周知,当前社会的发展存在激烈的竞争,学生若不能在受教初期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未来在面对充满变数的社会将会难以适应。所以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使其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也能为其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习惯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即课外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考习惯、边读边标注习惯以及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养成这些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拓宽,最终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人们要想了解事物形象必须做的就是观察,可以说观察是创造与发明的前提也是必要条件。学生得到观察能力的培养之后,可以得到创新思维的激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因此得到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少不了激发其创新兴趣这个原动力,而学生创新兴趣的前提就是学习动机,只有具备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将正确的学习兴趣同学习活动进行连接,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同时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与解决,从而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激发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也就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建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实现在思维上的创新。所以,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用生活实例的形式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得到兴趣的充分激发,以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想象是进行思维再加工与创造的过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应当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想象能够使学生得到思维空间的拓展,从而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激发。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多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富有创造性的画面。所以说想象是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拓展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利于学生进行现象的空间,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善于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学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台湾日月潭的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想象分析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教学内容,并运用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形象。学生在得到想象力的培养时,其看待问题也会产生独特见解。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思维空间拓宽。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安排学生写作文的方式,将拟好的题目提供给学生,使其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完成作文内容,从而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空间的拓展。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质疑并非是不好的事情,相反,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言,质疑是一种必备的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品质,促进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质疑中激起创造的能力。想要使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学者都是通过提出质疑,勇于推翻现有的科学理论,最终才能将更多的真理揭示给人们。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培养,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将疑惑的问题提出来,并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寻找正确的答案。此外,想要得到思维能力的创新发展,学生还应当具备寻疑意识,也就说学生应当将寻找问题的意识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对未知充满疑问,帮助学生建立起寻疑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阶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四个途径,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 篇六
前一段时间读《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授课堂管理技巧。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接地气。全书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收集很多课堂管理方面的数据。是实证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成果。讨论内容聚集于课堂管理中的真问题、真情境,遵循一定理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课堂管理策略和方法。既有对班级的整体组织管理,又有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指点。如:有效管理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支持合作学习的策略和要求。特殊群体的管理和要求等等……涉及中学课堂管理的方方面面,着眼于课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学生的行为管理,设计和管理教学,交流技巧和教学等等。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课堂管理的关键。
一、备课是课堂管理的重要部份。
1、备学生。
全面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良好的互动。
2、用心专研教材。
教师要把教材吃透,才能站在知识的至高点,才能够很好的引领课堂。
3、设计教学模块。
改变原来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的互动,为学生的活动留出时间,甚至有时可以设计多个教学模块。
二、上课是关键。
1、课上关注学生。
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爱,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学习,从而享受学习这个快乐的过程。
2、注重知识的启发。
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尤其是数学,靠灌是灌不出来的。
4、注意因材施教。
5、注意分层教学。
有效课堂管理的理念要求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其次,关心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状况;第三、关注管理的效益,这种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过程的变量;第四、关注策略的使用,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新课程为依据,在课堂上力达高效,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