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散文感想随笔 (一)
除夕,好热闹啊!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实施我除夕之夜的第一个计划——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姐姐觉得好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蝴蝶王”点燃,抓在手上,“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地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象征着我们吉祥如意、幸福美满。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天空渐渐黑了,我们全家到房间里兴高采烈地看着春节晚会,说说笑笑,多么愉快的春节呀!
新年散文感想随笔 (二)
今天是一月二十九日,因为离家相对远,阵阵鞭炮声把和我同室的同事急急忙忙催回了家。同事临走时对我说:“姐,你辛苦一下,我家远,想早一点见到我的爹爹妈妈,先走一步了。”我理解,之前,每临近过年,我的爹爹妈妈也会一边愉快地和左邻右舍说着儿女们回家过年的事情,一边焦急地站在村头,急切地等着我们回家。
往事如烟。如今,爹爹不在了,妈妈随二姐住到了小城里,我可以天天见到她老人家。话虽如此,中,是最隆重、最有人情味的。过年的特殊气氛,仍然会时不时地敲打着我的小心脏,让我的心儿禁不住要往外跑。我渴望早点到那些红红火火的商店看看,渴望着到广电局举办的陀螺场,看那些老小孩一样疯癫的陀螺人,再到“大美镇康”的摄影展厅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作品展出。当然,就算没有,看摄友的作品也是很惬意的事情!还有,我还可以到广场中,和中老年人跳舞练剑打打球,也可以一个人或约上摄影俱乐部里的三五个摄友,去拍拍哪些即将走进春天的美丽的花儿,可这一切,现在都只有等放假了去做,因为,不放假,就是去了心也不安啊。
早上,从家门口出来上班,晨起的清洁工人早已经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种干干净净过大年的气氛油然而生。默默走在林荫道下,抬头看见小小的月牙儿和一颗小小的星星,用最美的距离相依相伴,它们也在天上值班呢!那几颗星星虽然小,但足以点亮心里的梦想,那一轮弯月虽然冷,但也是黑夜里梦的点缀!不求什么,只求梦里的理想变为现实,回家的路虽然有点距离,但心从来没有距离,回家!回家!跨出轻轻的一步,温暖瞬时裹满全身!于是掏出手机,一路拍下了一组冬日里最温暖最幸福的图片,连同昨天的图片一起,去装点我色彩斑斓的空间。
新年散文感想随笔 (三)
寒风呼啸,卷起苍白地面声一层细细地沙土,不停摇曳古木屋破旧地窗叶,笃笃……地响音,在寥寂萧静地小街到上形成一声声对寒冷地哀叹。远处东岭,白皑皑地冬雪,不仅冻结了大地生灵爱舞动地活性,更冻结了一颗喜欢到处穿梭地心。我坐在火炉旁,看着阴霾冷峻地天气,一颗被冰封地心隐隐发出希望,希望得到一米春天温暖地阳光。
这时,家门口停下一辆摩托车,一个年轻人从印有“邮政”两字地绿色袋子拿出一封信件,并示意我过去拿。我纳闷:“我和家人好久都没写过信了,怎么会有人给我们写信呢?”我走过去接过信件,接收人写地是我地名字,字体笔画生硬,且带有几分童气,但看起来却十分工整,我一时想起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我那些可爱调皮地学生写来地。几个月前,我曾去某个中学试教,临走前留给那些学生一个我家庭地联系地址,没想到他们还一直惦记着我这个他们生命中地匆匆过客。我拆开信件,信地开头写道:“老师,展信哈密瓜,不笑是傻瓜。”这幽默逗笑了我,我仿佛看到一颗童心在我地手心跳动,这些学生还是那么可爱、调皮。信接着写地是一些新年,还有如何怀念我与他们相处地那段美好时光。信地最后是送给我地一件新年礼物——一张用纸张画成地。贺卡里面有几朵用手工画成地小花,在卡地四个角分别附加两颗一起串联地心,然后内容是全班五十七位同学地签名。贺卡背面写着“老师,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走不出我们地心”。
看完信件,我被深深感动着,一股暖流从我地手里流到了我地心里,一种朝花夕拾地温馨,一种曾做过老师地自豪感在心里潜滋暗长。我捧着信件久久贴在心窝不忍放下,因为我正捧着地是学生对我地一片浓浓地思念,也是学生对我地绵绵延延博大地友情、缕缕牵牵连连地葱郁地挚爱,更是世界上最珍贵地礼物。这蕴含着学生一片真情地信件,保留着岁月地美好时光,珍藏着师生间美丽地情感,这没有任何功利目地地感情交流,凝聚着学生对老师一份具有永恒价值地情愫。
幸福与温暖在我地心滋长,突破层层结实地冰壳,化做一米春天温暖地阳光。
于是,我明白,这就是爱,爱其实很简单,爱是轻声地问候,是由衷地祝福,是浅浅地微笑,是对抗雪灾地热心帮助……。
爱能融冰雪温人心,新地一年,我很幸福,我收到了一份用爱堆积成地新年礼物。
新年散文感想随笔 (四)
紫气东来气象新,万紫千红又一春。
作别鼠年的云彩,卸下隆冬沉甸甸的行囊,点一路阳光,酌我立马帧衣。踏满一脚香尘,碎了一地情泪。真的没有想到,就在月圆的时候,却意外的收获了——人生旅途上最刻骨铭心的精彩片刻!
经年,几度寒风酷暑,倚月钩兰。赤一身坦荡胸襟,怀一颗侠骨柔肠;浪尽酒绿霓虹,执着中挥洒着两袖清风。任生命的帆独自伫立于风中,流连在南浦岸、天湖畔……徜徉在翰林琼宇间,把彩笔新词倾尽于笔端。翠兰杆外、遥望着一帘碧川,隽写着:“人比梨花瘦”,漫步于沈园,抚摸着半壁残留,默吟着:红酥手、宫墙柳……静锁一壶后,蓦然回首中看断霞搁浅在天边,任女娲娘娘把它裁制成美丽的霓裳……
暮霭怆然倜下的残红,为的是明天更完美的去设置七彩斑斓。让梦想成真,让海天成一色。让山峦叠起,让松涛枫咏。俯瞰明天,才会在季节中着、开垦着、变换着憧憬着世外桃源里的清幽、浪漫和云舒云卷……
春节的脚步乘着圣诞老人的雪橇一路向前奔跑着,欢笑着,歌唱着,穿越了时空,叩开了银屏的津门,奏响了键盘的韵律。至此,伯牙与子期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了!
春节新气象,邀金牛为伴,乘金牛霞光,借金牛霓裳,坐金牛金椅,品金牛茶香,喝金牛金酒。尝金牛蜜糖。
解连环,秀水彼岸别洞天,锦色把头点。大江东去浪淘尽,风雅翩翩岁华牵,素手挽春节!
春节伊始,祝大家:福满禄满聚满堂,财满寿满多安康。喜满圆满大吉祥!
新年散文感想随笔 (五)
今年天公作美,于是选择回老家陪伴父母过年。感受那乡村的温馨的民风民俗。
回到村里,发现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原来很多人都去城里过年了,可是留下来的人们,还是遵遁往昔的习俗,有条不紊地为过年忙碌。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大嫂大妈们照例要蒸花馍。制作御面。花馍是旬邑人招待客人的主食,御面则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年夜菜。其制作很麻烦,故而,要在节前,就蒸够足够的花馍,制作大量御面保存,留待来客时食用。
花馍要用最好的麦面,一斗麦只取其最好的那部分白面。先把面粉加入酵子起好,在炕头放置一夜,变得如同海绵那样蓬松就好了。蒸时加入适量碱水揉匀,揉成拳头大的馒头,然后在每个馒头顶上抹上溶化的猪油,两个相对扣在一起,用刀迅速切为相同大小的四块,最后捏住面块的两个下角,轻轻拉长,绕一圈后捏在一起,一只只放入锅内蒸熟。等锅解开,蒸片上就是一个个白如雪一般的花馍。吃起来柔韧,软绵适口。
御面是把和好的面团,放入水中,经过反复搓揉,直至搓得只剩下一点点面筋才作罢。搓过面的水,放置一夜,就沉淀出雪白的一层。滗去水后放入铁锅内炼净水分,就成了柔软的面团,趁热搓成细长条,拍扁,一条条放入锅内蒸三十分钟就好了,冷却后就可以食用了。上好的御面,是呈透明的,吃起来光滑柔韧的。家家户户过年都不能缺少这道菜的。
从腊月二十八起,人们就忙着走亲戚,人们给新结婚的女儿或者外孙外甥送。虽然如今很少有人张贴年画了,可送年画这个民俗却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年画已经退化成一种道具。大家带的最多的,还是小孩子喜欢的各种吃食,玩具。年节,到女儿家里看看,了解一下女儿外孙一年的生活学习,心里就很欣慰了。
三十夜,村里照例要坐夜的。所有的年轻人,都要热热闹闹地来到村里长辈家里,大家一起坐在酒桌旁,吃着年夜饭,说道着个人一年来的生活。谁在上海工作,当了厂长了。谁是坐着飞机回家的。谁家的孩子自己办起加工店。总之,新一代的年轻人,都很成功,很多人虽然也是打工,可是一个月的工资,也三四千元的。人们说着说着,便感到幸福满足。觉得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
大年初一,天刚亮,我们刚收拾好屋子,村里的年轻人就一起来给父母拜年了。父亲给大家散了香烟,人们接过加在耳朵上,然后就冲着屋子正中,先作揖,后磕头,由于人多,场面很壮观。连一些小孩子,也玩耍似的,模仿着站在门外磕头。快乐无比。
早饭后,是村里妇女给母亲拜年的时间,但见一群媳妇们,在几位大嫂的率领下,走进母亲屋里,先拉了一会家常,就排好队,双手交叉摆动,然后跪下磕头。三拜后,母亲赶紧拿出糖果。大家嘻嘻哈哈地又去另一家磕头了。
到了初二,初三,是外甥外孙给外爷舅舅拜年的日子,很多人拖儿带女地回到娘家,这才是最热闹得时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汇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道道,好不痛快。
新年散文感想随笔 (六)
“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总会学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那声音回荡在大山中,充满了幸福的年味!
过小年这天,老人常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蒸年干粮。我们这些孩子们期盼着三十儿夜快点到来,真想一下子将日历撕到大年三十儿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儿这天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听见那隆隆的鞭炮声。家乡的习俗是谁起得早,谁就会先把财神、灶神接到家。整个夹皮沟林场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过年的炮竹声中。孩子们在这一天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欢乐的过年气氛在各种民俗的装扮下,越来越热闹。
有的家里一家人在忙着包饺子,有的在准备年夜饭的美食,有的去给逝去的老人上坟祭奠,还有许多家庭在院子摆上香烛和贡品,求上天保佑人寿年丰。
当夜幕降临,隆隆的炮声和无数的礼花装点了整个夹皮沟的夜空。“过年了!过年了!”孩子们欢呼着,这时,那河北口音的大娘总会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我们听到那风趣的叫声总是要笑上好一会儿。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饭桌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无论你在天南海北,过年了总要回家陪父母吃顿年夜饭,老人们还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横在大门口,据说能拦住家里的财神,让一家人明年平安发财。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岁到十二点,迎接新年的钟声敲响。
记得小时候,我们用罐头瓶装蜡烛,挑着灯笼在雪地里放鞭炮,一大群的小伙伴满大街地乱串,谁也不睡觉,好像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到了十二点,大家就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为了这身新衣服,我们等了整整一年,那种兴奋与期盼,在记忆中是那么的深刻。
终于伴着午夜的炮声我们迎来了新年,吃过素馅饺子,换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辈的规矩,过年了小孩要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会给每个孩子压岁钱。我们拿着领到的压岁钱跑出家门,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家串户的拜年。从小我们就一家一户地拜年互问过年好,老人们会将各种糖块塞进新衣的口袋,谁家要有好糖我们有时还会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记忆里拜年是最有收获的一件事儿。
岁月就像流水匆匆而过,可过年那美好的住事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那新年的种种民俗就像盘石,扎根在夹皮沟的岁月长河中,传承着一种中华民族的文明,多想对着大山高呼:过年了,听一听那山谷厚重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