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第2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柴生芳满头大汗地爬到临洮县最偏僻的“划不着山庄”;柴生芳站在田间地头和群众仔细攀谈;柴生芳侧着身子边听群众说边记下笔记……大屏幕播放着柴生芳生前的事迹短片,看着一幅幅柴生芳走村入户的画面,看着柴生芳去世后临洮人民万人空巷的沿街送别,泪水就在敬一丹的眼眶里打转,这位亲民、爱民的好县长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她。“在短片里,我们几乎没有听到这位县长说话,但是很多镜头,都在记录他在倾听。他在听,听得见,听得进,听得懂。”敬一丹深情地说。
当柴生芳的妻子祁雪丽上台时,敬一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慢慢长大后会问,我爸爸是怎样一个人?你要怎么回答她?”
祁雪丽长叹一口气,含着眼泪说:“我就说,你的爸爸是个非常非常好的爸爸,他特别特别的爱你和妈妈,特别爱我们的家。你的爸爸是一个勤奋好学、有责任心、善良、有理想的人,我会告诉我的孩子……”祁雪丽的回答,让演播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在这不寻常的安静中,人们忽然意识到,敬一丹哽咽了。谁都没有想到,这位身经百战的主持人此刻眼睛里噙着泪水,泪光在闪烁。她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用哽咽的声音动情地说:“雪丽啊,这关要一关一关地过。等孩子长大有理解能力了,你可以告诉她,你的爸爸是受人尊敬的‘时代楷模’!”雷鸣般的掌声像浪潮一样在全场响起,心灵的震撼让每一位在场的人都深深地被感染,久久不能平静,此刻的演播大厅成了眼泪的海洋。
接下来,现场朗诵了中国楹联协会为柴生芳制作的两副对联:
“瘠土生春,尽浇心血为民语;公仆践诺,但以勤廉立楷模。”
“夙夜在公,为国为民甘奉献;辛勤不怠,论行论德仰凤仪。”
此时站在一旁的敬一丹低头悄悄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在接下来的主持中,敬一丹更是几度哽咽,甚至一度下台调整情绪……
敬一丹的眼泪,是为这位亲民为民、受人民爱戴的好县长而流,是为这位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而流。此刻的眼泪,是感动,更是一种铭记,一种告慰。
眼泪不会忘记。柴生芳,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第3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通知要求,要学习滕启刚同志甘当公仆、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知指出,要学习滕启刚同志担当作为、公正司法的敬业精神,始终坚守公平正义。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精研实干、追求极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知要求,要学习滕启刚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始终做到作风过硬。要从严要求自己、从严管好家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通知强调,全国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与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励引导广大政法干警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汲取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4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有人说,他持正义之剑,扛公正天平。
有人说,他履社会责任,行党员担当。
也有人说,他躬耕基层三十载,是法治道路上的“燃灯者”。
他,就是滕启刚,生前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他活着的时候,一头汗两腿泥,隐没在人民群众中,不分你我。
他离开之后,“幽默风趣的您,严肃认真的您,积极向上的您,热爱生活的您,为了公正‘斤斤计较’的您,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滕叔’,永远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这样满怀不舍和眷恋的悼文,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燃灯者”:他信仰如天,对党无限忠诚;他公正如水,对法治执着追求;他爱民如土,对人民无比热爱;他初心如虹,对事业无私奉献……这些精神既点燃了他的一生,又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播洒出一片光辉。
传承如炬,火尽薪传。8月26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作出《关于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在全省法院系统深入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
接过“燃灯者”火种,为“燃灯者”燃灯,砥砺有志者向未来前行,献青春热血而燃灯火,聚囊萤之光而照大亮。
同事说,滕启刚平常只穿旧法官袍,一般从不舍得穿新法官袍。他开玩笑说等他“走”的那天再穿。谁也没想到,那一天来得那么突然。20__年6月4日早上,滕启刚突发脑出血,再也没有醒来。此前半个月,滕启刚还曾一路小跑地和记者打招呼,穿着那件旧法官袍,急着去开庭。滕启刚的生命定格在57岁,而他30年法律人生的深度与宽度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不近人情” 只为公正
滕启刚的妻子李淑华将那套缝了又缝磨得发白脱线的法官袍摆放在他的遗体旁时,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老滕对法官这份职业的热爱真是一点也不掺假,院里发法服,他回家后站在镜子前要试穿好久,然后精心叠好放好。”李淑华说。
身边人对滕启刚的评价是“有情有义”,但他也有“不近人情”的时候。“家里一个远房亲戚因为抢劫被抓,亲属就找他帮忙说情,但是被他拒绝了。”李淑华回忆说,还有个亲戚的案子赢了,在法院申请执行,他找滕启刚帮忙,但滕启刚没同意,告诉他得按正常程序走。
滕启刚还接到过威胁电话:“我知道你们家住址和车牌号,咱们走着瞧。”“当时我想搬家,但是老滕说不搬,说他是一名党员,正义永远都不惧怕邪恶。”李淑华说,“他经常告诫我,绝不允许收取当事人送来的礼品和财物。”
忠孝难全 有悔无怨
在滕启刚1995年所写的那份已经泛黄的中,隽秀刚劲的文字力透纸背,“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20__年8月,滕启刚就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长。千山法庭的条件特别简陋,滕启刚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法庭。滕启刚极尽所能节约经费,看他在周末双休日买材料,下班后忙装修,妻子不免有些抱怨:“公家的事情,雇人就完了。”可他却舍不得:“公家的钱也是钱,也得省着花。”虽然满心不愿意,但妻子还是陪他一起给法庭大门刷油漆、安装挡板玻璃。
其实,滕启刚当时是一边办案一边张罗法庭建设的,他80岁的老父亲怪罪一向孝顺的老儿子怎么总也见不着面。后来,老父亲被滕启刚用车拉到了法庭,看到了千山法庭被儿子收拾得整洁利落。那时老父亲已是胃癌晚期,家人为了不让滕启刚工作分心,一直瞒着没让他知道。
忠孝难两全,对于滕启刚来说,有悔,但无怨。“院里调弟弟到千山法庭工作,面临着艰巨任务,这都需要他付出很多的辛苦。如果做不好,肩负的重任就无法继续和完成,就会愧对院领导的期望和信任。”姐姐滕淑彬回忆道,“他和我说过,完成了党的使命觉得很光荣。”
一心向党 初心永挚
作为老党员,滕启刚经常给青年干警上党课、传心得,许多年轻人都清楚记得他激动地讲述自己入党那天的情形,“大冬天的,我往区委大院走,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零下20来摄氏度啊,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凉。晚上回家,特意让媳妇包了一锅饺子,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啊!”
这份高兴伴随了滕启刚20多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格外珍视入党的机会?
也许,从他的原生家庭能找到答案。滕启刚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小,也是家里唯一的党员。入党当天,他特意给大他10岁的姐姐滕淑彬打了电话,告诉姐姐他圆了入党的夙愿。
“我母亲没读过书,但她一直教育我们几个孩子‘做人要有良心,多为别人着想’,这也成了我们家的家训,启刚在这方面最优秀。”滕淑彬说,这可能就是滕启刚坚持入党的初心吧。
记者在滕启刚生前写下的《这就是我的“忠诚”》一文中看到:“记得刚刚考进法院的时候,那时我才从教育行业转行过来,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那时的我一个心思想入党。心里每天都在问自己,我能不能在法院入党啊?这地方人才济济,我得什么时候能入上党啊?……”
第5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8月26日,安定区召开区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的先进事迹。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中共定西市委关于追授柴生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和《中共定西市委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学习的决定》文件精神,中心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市委的《决定》准确评价了柴生芳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攻坚克难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辉形象,表示衷心拥护市委的两个《决定》精神。
会议组织学习《“此木生芳”润民心》、《柴生芳的最后一夜》、《用生命书写忠诚》、《村民眼中的柴生芳》、《此木植陇原热血映岳麓》、《信访群众缘何吊唁柴生芳》、《学习柴生芳,争当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等5篇重点记叙柴生芳同志生前先进事迹的媒体文章和2篇评论后,大家被柴生芳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所感动,被他热情宽厚的胸襟、勤奋好学的追求、敢于担当的勇气、根植于人民的情怀、勤政廉洁的意识所震撼。大家认为这些媒体文章和评论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事例展示了柴生芳同志无私无畏、植根基层、用生命书写忠诚的价值追求,为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为人、为官、做事的精神标杆。
会议要求,要把开展向柴生芳同志学习活动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推进全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会上,曾经与柴生芳同志一起共事或交往过的部分中心组成员踊跃发言,与大家分享了柴生芳同志生前亲躬亲为的感人事迹,深切缅怀这位曾经的“好同志、好战友、好领导”。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柴生芳同志为榜样,心里装着人民,倾注真情为人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凤翔镇党委书记张宝晨说。
第6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我是临洮县政府副县长杨东平,是柴生芳同志生前的同事,我和柴生芳同志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了3年,其间耳闻目睹、亲自感受了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规规矩矩做官,勤勤恳恳为民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特别是他站在群众的立场处理信访问题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洮县前些年因为拆迁征地引发的进京访、集体访比较多。生芳同志刚被组织提名为县长候选人后,许多上访人找他解决问题。那天早晨,上访人王会珍一进柴县长办公室就大喊大叫,质问她的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柴县长和颜悦色地请她坐下,让她慢慢说,并给她倒了一杯茶水,说到流泪时,柴县长又及时递过去纸巾。听了王会珍的诉说后,柴县长明白了,她家的老房子已和开发商签订了拆迁合同,签完后想再多要些补偿,但开发商不答应,按理这事应该走诉讼程序,但柴县长听到房子已成危房,王会珍和她爱人还在里面压面搞经营的情况后,便去了现场。看到房屋确实有随时倒塌的危险,柴县长安排住建部门在附近给她们找了处83平方米的过渡房,首先解决了安全居住的问题,王会珍一家十分感激。
让王会珍难忘的是最后一次见柴县长。8月14日上午8时53分,王会珍来找柴县长时,看见柴县长手里拿了块馍,一边吃一边匆匆走出办公室。第二天,得知了柴县长去世的消息,王会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手里拿着一块馍,边吃边走”的柴县长形象定格在她的脑海中。王会珍想,8月15日凌晨柴县长肯定没有吃早点就离开了人世。8月21日一大早,王会珍带着花圈和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恭恭敬敬地敬献在柴县长的墓前。她含着泪花,心里默默地念道:“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县长啊,您吃一个热包子吧!”
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不会显赫一时,但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柴生芳同志就是能让普通的老百姓在他的墓碑前洒下热泪的人!
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生芳同志多次说,群众上访多,根子还在于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没解决。我们一定要学会做群众工作,热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化解他们的怨气。
针对多年来城区供热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上访人数多的问题,他想方设法融资,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惠及城区3万多户、10多万群众。类似的民生实事,是近一年来县政府用力最多的工作。随着农村危房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实事的推进,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提高了,上访逐渐减少了。
202319年底,因站务费调价问题,引发了短途中巴客车事件,我作为分管交运工作的县政府负责人,十分焦急,立即向柴县长全面汇报了事件过程,他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策部署,使得事件在天亮后得到了妥善解决,早上六点半他又急匆匆赶到定西参加市人代会。他科学果断的处置,为我们处理突发事件做出了样板。
8月18日,是柴生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数万名各界群众赶来送生芳同志最后一程。作为生芳同志生前同事,我的心里十分难过,一首哀悼小诗油然而出:秋风萧瑟秋意凉,噩耗霹雳断肝肠。凌晨还是好兄弟,清晨君离我心伤。惜君未酬富民志,总令英才泪满裳。洮阳也是桑梓地,眠枕岳麓梦亦香。
生芳同志,你永远是临洮54万人民心中矗立的一座丰碑,丰碑上写着“为民务实清廉”六个金灿灿的大字。
第7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滕启刚已经离世157天,但他的手机一直开启着。
妻子李淑华每天都把丈夫的手机充满电带在身上。“他这个人视工作如生命,现在突然走了,肯定还有没办完的案子。”李淑华念叨着,“我就想,万一有人来电话,我得告诉人家,别再等启刚了。”
滕启刚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全家人的照片,李淑华每天看了又看。儿子滕海宁在20__年仁川亚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中夺得亚军,身披国旗跑向看台,一家三口喜泣相拥。
6月4日一早,滕海宁看到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下。母亲话没说完,他觉得天塌了。打车去南京机场的路上,哭成泪人的滕海宁把微信里父亲的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能感受到他特别累。”滕海宁记得,一次早晨8点给父亲打电话,没接;12点再打,还没接;直到晚上7点父亲才接听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哎呀,爸爸今天开了一天庭。’听那声音,我知道他已疲惫到极致。”
这种极致疲惫,滕海宁感同身受。20__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参加800米和1500米比赛,预决赛7天5枪。“看到我最后一百米冲刺的玩命状态,父亲哭了。”回忆往事,滕海宁不禁落泪,“今年5月份,父亲来南京出差。我说您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咱不要这么累了吧。他说不行啊,工作哪能离得开!”
在滕海宁看来,父亲过去是“虎爸”,自己14岁离家去田径队,父亲说“男儿当自强”,现在终于领悟,800米最后的无氧冲刺和退休前钉在岗位上的坚守,岂不是心灵相通?!后来听母亲说,“慈父”每年过年因为想儿子会偷偷抹泪。这几年,父亲唯独对一件事着急。“他一直催我早日加入党组织,我去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滕海宁坚定地说。
“后来父亲到行政庭工作,我和他通话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开庭’。”滕海宁说,“法院的叔叔阿姨也总劝他,‘老滕啊,该歇歇啦’,而父亲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干活累不死人!’”
滕海宁还记得,父亲生前常说“坚持和责任”。这两个词已成为滕海宁的人生信条,“坚持就是胜利,它让我不断向更高目标冲击;责任就是担当,男子中长跑项目是中国田径弱项,可我为国争光的信念从未动摇”。而对这两个词,千山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黄茜也深有感触,她会向每个人推荐滕启刚撰写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我的忠诚》,因为自己“每读一次就被打动一次”。
滕启刚在文中写道,在刑庭从书记员干起,整理卷宗的习惯保持几十年不改;连续三个春节在千山法庭值班,万家灯火夜,顶烟烧锅炉;为庆祝入党,媳妇特意包了韭菜馅饺子,那是1995年11月的一天,那时候日子还没那么好,吃饺子是很幸福和奢侈的事儿;20__年当“戴帽业务副庭长”,偏要费力把不讨好的工作干好,让不信服的同事信服……5749字的长文里,没有轰轰烈烈大作为,都是片片小事理。但每位读过的人,都会从这些细微的小事中读懂滕启刚的忠诚。
滕启刚病逝后,鞍山中院的黄绘如参与整理滕启刚生前留下的文字资料。“从滕叔电脑里拷贝,有案件分析,有学习体会,有工作总结,总共47万字。” 一段段文字让黄绘如无数次落泪,“他是用真情实意去写。”
这种真情实意,千山法院的赵恒起不止一次讲起。那年夏天,还是执业律师的赵恒起代理一件财产纠纷案,倒了两趟公交车才来到千山法庭。在等待立案过程中,他第一次见到了被村民团团围住的滕启刚。用赵恒起的话说,眨眼间,两三个案件调解成功,矛盾烟消云散,那些打官司的村民不见剑拔弩张,而是和谐相处,甚至有人发出爽朗的笑声,最后一拍大腿:“还得是咱们滕法官!”从不理解到惊讶再到感动,那一刻,赵恒起被滕启刚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深深震撼,进而迸发出坚定的职业信念,“我要成为滕叔那样的法官”。
千山法院的年轻人都管滕启刚叫“滕叔”。他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爬山比赛,男子第一是“滕叔”,女子第一是他的学生。千山法院院长金峰说:“老滕对年轻人的培养和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他像盯自己孩子一样盯着这些年轻人。”
对此,同事傅兴的体会颇深。一次立案,傅兴没弄明白,滕庭长发了脾气,“你看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这么简单的案子你咋还不行,怎么能让我放心?” 傅兴深谙“滕叔”的良苦用心,跟着滕庭长,用心用情办案。滕启刚病逝后,傅兴把师傅的话刻在心里,“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人生”。
逝者已往,追思付诸笔端。
“跟他在一起,感觉都是正经事儿,他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用不完的激情……”
“他是个亲切的老头,迎面遇到时,我们都喜欢叫他‘滕叔’而不是‘滕庭长’……”
“我有些怕他,因为每次开审委会他总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我又很敬他……”
……
细细品读,字里行间不仅是对作为法官的滕启刚的怀念,更是对滕启刚人格的致敬。
金永伟最难忘那年的冬天,二十岁出头的滕启刚还是民办老师,每天留下班里调皮的孩子给他们补课,然后再挨个送回家。金永伟家最远,俩人聊的时间也最长。“以前哪想过理想,可滕老师总问,你长大想干啥呀?”金永伟回忆,当时正播放电视剧《便衣警察》,当他脱口而出“警察”的同时,理想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滕老师天天鼓励我,少年壮志,只要努力一定行!”说话间,48岁的金永伟身着警服,胸前党徽闪闪,泪水漫过眼窝,一如12岁时的自己,抬起泪眼望去,滕老师的眉毛头发呵气成霜。
采访中,滕启刚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用深情的讲述,拼接起滕启刚的完整人生——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需要帮助的人无私慷慨,对同事、朋友掏出心窝,把当负和不当负的责任都担了起来。
“我们讲的都是亲身经历,无需拔高,滕叔在我们心里已无比高大。”千山法院一级法官吕晋锋也是滕启刚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滕庭长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党忠诚,那是党性修养;他一心为民,那是职业操守。但回到原点,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思念,因爱而生。关于父亲的所有报道,滕海宁都会在朋友圈认真转发,有时附上一句:“爸,挺想您的。”
“说实话,读到只会‘狗刨’的父亲下水救人,读到那么多案件当事人的感谢、同事学生的缅怀,我很震惊。”滕海宁说,对父亲的了解,在父亲离开后更深了一层。
“他离开后,我没有一天不想他。”李淑华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花,“现在要让我和启刚说几句话,我想告诉他,儿子说过、你的同事们也说过、还有很多人都说过,要成为你那样的人。”
第8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考古所的风霜雪雨
1990年7月北大毕业后,柴生芳义无反顾回到甘肃,进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落脚未稳他就赶赴敦煌市东北的戈壁滩,因为列入“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汉晋驿站—悬泉置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已经开始。
考古生活困难。考古发掘小组有6人,另雇了四五十人的民工队。大家的饮食用水要从敦煌拉,吃的是白菜土豆咸菜挂面,住的是路边废弃的道班房,半夜里常常被冻醒。
考古处境艰难,发掘进度迟滞缓慢。带队领导跺脚搓手急得团团转,一筹莫展时,柴生芳二话不说,加入民工队伍一起挖土抬土,民工们见这个北大高材生吃苦耐劳友善豁达,不由纷纷向他看齐,干得更快更欢了。
渐渐地大家发现柴生芳“不简单”,他每天对出土的汉简登记编号、制卡识读直到深夜;他负责整理的3个现场都成为工地样板。他是唯一顶着戈壁滩严寒酷暑,陪着古人风餐露宿坚守遗址完成看护任务的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柴生芳读书做研究,练字写文章,硬是凭着“此木生芳”的坚定信念,度过了风霜雪雨的两年多!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年6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悬泉置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份沉甸甸亮闪闪的成绩单上,柴生芳奉献的热血和汗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调研处的激流勇进
宁要家乡一抔土,不恋他乡万两金。2023年10月,33岁的日本海归博士柴生芳进入省委办公厅调研处。
调研处主要职责是起草各种文稿,在这个陌生而全新的领域,起初柴博士有点手忙脚乱。
他的应对之道是我心向学,向领导向同事向书本向实践学习。他的办公桌和窗台边或躺或立堆满了书,文件柜码满了各式资料夹,里面材料上用红蓝黑各色笔勾勾画画,密密麻麻记满心得感悟;他工作热情很高,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停不下来。
无论什么岗位、干什么事,柴博士都尽心尽力,认认真真,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柴博士起初做的是搜集材料、打字打杂等服务工作,事务枯燥乏善可陈,他却干得津津有味。2023年国庆长假,他把7天都用来起草,其中有3个晚上还住在了办公室。2023年除夕前夜,我们要起草一份紧急报告,他主动留下来加班,第二天早晨才疲惫地往老家赶,最终错过了年夜饭。最让我难忘的是有天晚上柴博士正在约会,他和姑娘刚坐到电影院里,处长打电话叫加班,十几分钟后柴博士就气喘吁吁赶来了,与大家一起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那几年他发奋图强,努力吃透中央精神和甘肃省情,对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共参与完成各类文稿百余篇,并参加了有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和报告撰写。柴博士超乎常人的学习兴头和干事劲头,让他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成为踏实可靠的知心伙伴,成为省委办公厅优秀工作者。
人生需要积累。在省委办公厅调研处这个“炼丹炉”里,柴博士由“大海龟”涅槃为“火凤凰”,为后来去基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23年4月,柴生芳主动向组织请缨后,将长长背影留在省委办公厅,将匆匆脚步融入定西黄土地……
从亲密战友到时代楷模,柴生芳生动诠释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我将以他为标杆和榜样,永远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第9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连日来,柴生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定西市引起强烈反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柴生芳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敬业务实奉献,争创一流业绩,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全市深化改革、扶贫攻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8月19日,定西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决定追授柴生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作出《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学习的决定》。会议指出,柴生芳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创造了显著的业绩。他以饱满的激情和忘我的精神,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以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模范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
定西书记张令平说,柴生芳同志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杰出楷模,是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鲜活典型。全市要认真学习柴生芳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勇挑重担、善于攻坚的过硬作风,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8月17日,临洮县委决定追授柴生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8月19日,临洮县委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柴生芳同志学习的活动。临洮县委书记石琳说,柴生芳同志始终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谋长远、打基础,促发展、惠民生。在临洮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300多个行政村,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洮阳大地,献给了为民富民的伟大事业,留下了一个个为民务实的佳话。
第10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群众的期盼使他成为人民的好公仆
柴生芳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官”。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在临洮,他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县323个行政村,他走了近300个。
看着长达140页的临洮县扶贫攻坚6年《方案》,我就想起了柴生芳的心血和汗水。省委作出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战略部署后,柴生芳认为,要落实省委精神,就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了解农民意愿。在他的提议下,县里组成三个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各行政村摸底核查。他还指导设计了一份详尽的“‘三农’情况普查表”,大家都惊诧地说,柴县长真是把工作做到家了!
看着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项目施工现场,我就想起了柴生芳抓工作的执着。柴生芳说:“当县长,就一定要让老百姓能走上硬化路,喝上自来水,住上砖瓦房。”他先后六次到交通运输部汇报项目。如今,投资9亿多元的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项目落地临洮,两年内将修建各类道路1100公里。
看着柴生芳坐过的那辆旧越野车,我就想起了他丈量过的城镇和山村。今年4月29日,他去一个村调研。途中,一辆摩托车挡住去路,随后又围上了20来人。柴生芳弄明白了群众恼火的原因后,又走访了七八个农户。回到县里,柴生芳就跟我沟通,决定第二天就派调查组进村。根据调查结果,重新确定了低保户,向群众公布了集体收入情况,乡党委调整了村支书。村民们没有怨气了。
就这样,一桩桩、一件件,柴生芳同志模范地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践行了共产党员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了人民心中的好县长。
不懈的追求使他成为时代的好榜样
柴生芳普通而又光辉的经历,生动地印证了这句话—“要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事实证明,当初组织选择他是完全正确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严三实”,为班子成员树立了标杆。
看着柴生芳办公室那扇已经紧闭的门,我就想起了他开门办公的往事。
看着这一摞熟悉而又陌生的笔记本,我就想起了柴生芳平凡而又伟大的点点滴滴。
他在笔记本里经常这样记下他的心声,“不为官大官小而烦恼,不为利多利少而计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柴生芳笔记本的扉页,大大地写着“此木生芳”。他用这4个字诠释了自己的名字,诠释了自己的追求,诠释了自己的人生。是的!他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沐浴着党的阳光,植根于百姓的大地,向着他所热爱的人民,永远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