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学生作文内容页

读孙迟先生书画展纪念册前言有感(优选2篇)

2024-01-10 01:32:05 学生作文 访问手机版

第1篇:读孙迟先生书画展纪念册前言有感

读孙迟先生书画展纪念册前言,我深感作者的真情实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孙迟先生的书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作者在前言中对孙迟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通过这本纪念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孙迟先生的艺术之路,以及他所追求的艺术理念和人生态度。孙迟先生一直以来都坚持以艺术为生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作品,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艺术的灵魂。

此外,孙迟先生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他不仅精通传统技法,还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为书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读完孙迟先生书画展纪念册前言,我深受启发,也更加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我相信,孙迟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生态度,将会继续激励着我们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不断探索艺术的真谛。

第2篇:读孙迟先生书画展纪念册前言有感

孙迟先生写过一篇小记,题目是《由卧室的一幅画所引起的思考》,这幅画指的是骆福荣先生一幅水墨淡彩山水画。

骆福荣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安美专,长于国画,擅长山水写意、工笔人物等,创作过许多精美作品。著名的《唐十八陵复原写意长卷》、《昭陵六骏征战故事图》等被省文物局征调参加陕西省出土文物世界巡回展,在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东南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展出。孙迟先生和骆福荣先生解放后因文相识,起先均在县文化馆工作,后又一起受批判、进干校、下乡劳动蹲点、抽调昭陵搞陪葬墓发掘、筹建文管所、研究昭陵文物、建立昭陵博物馆。退休后又一起致力于礼泉的书画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合作共事50余年,从未红过脸,打过心结。在他的房间里挂着骆福荣先生的一幅水墨淡彩山水画,来访宾客观之,无不赞扬。赞扬之余,一些细节引起他的思考,遂而写下这篇小记,全文400余字,文曰:

我有一位朋友已年过古稀,一生不言人过,也不矜己长。虽然是丹青妙手,却仍然是守清贫,甘寂寞。在我的客厅里,挂着他的一副水墨淡彩山水画,很多外地来的客人看了无不叫绝。但当他们问及出自那位名家之手时,我告诉了这位画家的姓名后,则连连摇头说“没有听说过。”于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对这副画也不屑一顾了。

我的这位老朋友,知道这种情况后一笑而置之,仍然不肯积极地参加那些“大奖赛”之类的活动,数年来,依然故我,默默地作画。我弄不清他的这一初始态度是优点还是缺点。如果说是传统的美德,似乎太不合时宜;如果说是不善于自我推销,又似乎承认那些书画江湖客是正确的。在困惑之余,我慢慢地怀疑到世风是否有些扭曲。当前书画作品被人们所接受,但真正懂得书画艺术的人还是太少。一般的人只听名声,然而有名气的人不一定是书画艺术水平很高的人,而真正书画艺术水平高的人却不一定有名气,与我这位老朋友相同的民间艺术家不是三两个人,而是相当的一大批。可惜的`是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扭曲的现象。

其实,孙迟先生亦如此人,一生守清贫、甘寂寞,不言人过,不矜己长,从未刻意求其名望,从未贪婪追求钱物,默默无闻作书作画,孜孜不倦育新人,既不善炒作宣扬,更不会巴结逢迎,很少参加“大奖赛”、“名家名作大展”之类的展览,更没有举办过个人大型书画展览,也未集结出版自己的书画专集。先生生前也曾获得过一些书画展览方面的荣誉和奖品,但大都是属于“邀请”参加。有些文化或收藏单位收藏他的作品,也是慕名“相约”。他曾在《人民中国》、《文物》、《考古》、《书法》、《书法研究》等报刊杂志和日本报刊发表过的书法作品或书法研究文章,也多是属于“约稿”。他创作的大量书法作品和用书法写成的诗词文章散存家乡普通人家的厅堂寝室,悬挂于市、县机关单位,真可谓“藏书于民”。回望孙迟先生的书画作品,皆可称为上乘。只因宣传不多而少为人知。但先生一生放眼尘俗外,乐平淡人生。他写过一首《牛之赞》的诗:“忘却酸辣苦,惊此老病身。醉心诗书画,聊慰情性魂。寻求真善美,涵养精气神。不祈名利福,无愧天地人。”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虽然距离“名利福”太远,却真的做到了“无愧天地人”。

为了对弥补孙迟先生生前少于书画宣传的缺憾做点工作,我们这里整理了过去有关孙迟先生书画展览的资料汇集成册,以便书画爱好者相互传阅,也以此仅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