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心得体会内容页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推荐4篇)

2023-06-13 19:00:01 心得体会 访问手机版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 (一)

20__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年)》正式颁布实施,该纲要绘制了我国未来10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蓝图,吹响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号角。因此,高等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上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得不断完善该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增强社会竞争能力的需要,它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并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合理的定位,做好人生规划。

“20__年,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高等学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走向理想人生。”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并把这些课程列入必修课或公选课,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选派部分教师进修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采购各类职业测评软件用于教学当中,并开展相关课程的调查和科学研究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逐渐受到高校、教师、大学生和社会的关注,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促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仍存在着问题,亟需正确对待、认真解决。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涉及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对学校教育和指导及大学生自身实践实施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

1、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轻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实践,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主要由招生就业处或是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一般为新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三下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课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或是情景模拟,大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只能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和方法,缺少运用与实践机会,实践环节缺乏;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远远缺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系统指导,流于形式。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教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的教师主要由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学校行政人员、辅导员和部分专业教师组成,他们当中部分拥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教学经验和理论功底,但他们当中很少人具有职业规划师职称或资格证,缺乏相应的系统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如劳动合同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学、职业道德等,无法有效开展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指导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效果不是很好。

3、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大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进取心强,学习能力强。但他们感性有余,理性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许多在校大学生存在着不清楚自己的潜力、自我发展的趋势、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等职业问题。这表明感觉和认知之间的矛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意识淡薄,这必将对其职业的选择和人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做到“知己”和“知彼”,定位不清晰,在心理浮躁因素的影响下,往往追求环境舒适、待遇较好、工作地点繁华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职业精神不强,易受挫折。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的措施

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高校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指导,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教师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人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中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如访谈成功人士,调研企业人才招聘流程等。同时,高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实践的直接性;注重因材施教,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体系不单单仅局限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而于将课程体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过程,还涵盖《劳动合同法》、《心理学》、《职业道德》、《职业生涯社会调查》等课程,有针对性地、系统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2、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去职业化、专家性教师队伍。“打造一支职业生涯辅导教师的团队,建立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成立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聘请一批具有人才资源管理、职业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理论的教师以及企业、政府等具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士担任学生的‘职业启航导师’,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只有打造这支拥有丰富知识、实战经验的职业生涯课程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辅导和指导,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 (二)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职业生涯规划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路径进行规划。所以,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规划人的实际情况,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总之,只有结合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以人的成长及发展为中心的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具有相同问题或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成长意愿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的是主体的发展功能,所以,辅导者首先要相信被辅导者是有无限潜能的,而被辅导者要相信辅导者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团体心理辅导才可能实现良好的辅导效果。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心理辅导方面,注重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达到辅导团体中个体的目的;另一类团体心理辅导则把重点放在团体心理成员的交互作用上。

二、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中职生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力弱,缺乏进取心。所以,很多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即便教师做良好的引导,学生也不会按规划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及目标,达不到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为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目标、制订规划非常必要。具体来说,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率。目前国内的学生课堂规模较大,一对一的辅导难以推行,很难保证顾及到每一个个体。团体辅导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中职生获得接纳的感受和体验。团体中同龄人的倾诉,可以使学生更开放,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中职生获得多途径的探索。团体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的地方、家庭,学生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不同专业,或者不同人之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在生涯辅导中起到促进与补充的作用。

三、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根据团体辅导的要求与特点,结合中职生生涯规划现状与其群体特征,综合运用心理活动、专业问题交流与探讨、相关测试与指导、音乐放松冥想、绘画投射治疗与作业交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要兼顾自我探索与职业规划两个主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和情况分为自我认知、环境分析、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四个分主题。(2)要对方案内容流程做合理安排。依据团体活动的特点与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按照团体进展顺序与学生实际情况,对团体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设置。(3)整个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接纳自己,并且学会正确评估与利用环境资源,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可以使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全方位、深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得到切实的帮助。所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作为学生课外活动课题之一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大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中等职业教育,20__(18):20-21.

[2]王凤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__(06):26-28.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 (三)

[关键词]职业生涯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彭明生(1964- ),女,湖北武昌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贵州贵阳55008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__)15-0100-02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已经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这一问题也引起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也日益引起了高职院校和教育部门的注意。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大学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们在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想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便是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进行规划的一种教育体系。它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他们良好的职业修养。所谓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在科学的职业生涯理论规范下,通过融合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迅速及时的信息反馈体系和实事求是的目标调整步骤,以确保学生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独立地面对外界环境,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整合最大程度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给以全面系统的理论传授,以及在实际的求职和任职过程中进行具体的辅导。对于作为求职者的学生而言,在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很有必要;不仅如此,职前的职业能力测评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要保证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自己的专业特点充分结合,对于大学生而言应更加注重实效性。为此,应当在入学之初就要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养教育。认识自我是目标实现的第一步,因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科学地规划自己,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和力度的合理。除此之外,还应当了解环境,这个环境同样也包括职业环境,即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状况,否则也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

1.全程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合理的职业发展观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若要在这两个环节取得成效,需要进行长期的、持久的、有计划的工作。大学生若要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必须自入学之初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否则,到了毕业之际往往会很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决定了短期内难以见到突出的效果。突击性的教育只能是揠苗助长,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2.系统性。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主要是就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而言。所谓纵向,就是要在每个专业的新生入学之初就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之后的大二、大三阶段都要进行不同的培养和教育。所谓横向,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结合学科专业,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教育。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职业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

3.专业性。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等综合功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综合性较强、涉及领域广泛,它要求管理人员、课程教学人员和工作人员在熟知相关政策的同时还要熟悉事务性工作,同时为保证综合素质的达标还要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的学习。

4.实践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是理论教育,还是一种实践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要认知社会和自我,而且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种理性认识的获得,就需要他们投身到实践环境中去感知社会,通过锻炼去了解自身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职业能力能够更加接近于自己的职业意愿。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充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特点之后,就应当积极地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育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它集理论教学、实务训练和职业测评于一体,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针对大一新生也要有计划地开展这种教育。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却完全相反,职业生涯教育仅仅是针对毕业生举办的几场就业讲座而已,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教育。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了关于“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具体回答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30名大一新生中有25人完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总人数的83%,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院校新生中并未有效开展。大二学生30人中有23人完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比76%。值得一提的是,回答“了解一些”的5个人均为教育系专业,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他们的选修课。大三学生随着毕业临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明显比大一大二学生的了解需求有所提高,因而回答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与大二学生相比下降了13%。

基于以上情况,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特别注意从大一新生抓起。大一学生入学不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他们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认知教育包括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认知职业的首要条件就是认知职业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除此之外还要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有所了解。针对大二学生,应当进行一定的专业教育,锤炼专业素质是这一阶段学生为职业生涯规划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深入钻研相关理论知识,为今后能够胜任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大二阶段应当积极地为就业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帮助想深造的学生了解升本科的信息、入伍、创业咨询服务等,举办专门的专题讲座;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则对他们进行就业能力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各种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做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前的培训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也应提供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应当训练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力,例如准备求职材料的能力(简历制作、面试礼仪)、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等。大三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重要一站。此时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以及国家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应当及时地对毕业生群体进行宣传和教育,如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法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除了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改革以外还应当探索新的实施方法。本文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不定期地举办讲座等,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课堂教学

课堂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传统的授课地点。但是这种传统的授课地点也能够挖掘出巨大的潜力。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结合现实中的成功例子和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理论加事例的教育。同样,也可以聘请校外人员在课堂上讲述职业经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成员采用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价方式。在互评中,学生通过对方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尽早地完善自己。除此之外,情境模拟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师的带动下让学生分角色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在职人员处理事务,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创设某种具体的情境,训练学生的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模拟面试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也相当关键,例如幼师专业学生的说课水平等都可以在这种方式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网络教学法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测试学生心理、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等,使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都成为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此外,在线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实践是这一体系的必要环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专业实习和实践活动,例如各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与专业相近的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等。为了保证社会实践的有效性,校外实习培训基地是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要形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都能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加强。结合社会组织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志愿者活动中创造机会保证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和企业,保证他们能够在社会和企业当中充分接触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尽早适应。同时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形式,是大学生体验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不定期讲座

这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增加对“职业”一词的深入了解。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这些人员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以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经济形势的最新动向武装学生大脑,使之能对外界做出最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成功就业、考研的学生介绍求职经验和考研经验,与考研辅导机构、公务员辅导机构合作,邀请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传递最新资讯。

[参考文献]

[1]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__(16).

[2]孙嘉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__(2).

[3]王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教师,20__(24).

[4]吴绍琪,陈科.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完善途径[J].教育前沿:综合版,20__(5).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体会 (四)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