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推荐10篇)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理论上:什么是师德?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现代教育倡导建立“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一同成长。教师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学生是敞开心扉的接受者,老师教育学生应该是两颗心灵愉快的碰撞,实现感情的交流、融合、升华。李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其中必须要渗透一个“爱”字。爱是需要力量的,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持的,爱必须得之于心寓之于行。
实践上:李老师举了很多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在以专家身份造访一所学校时,恰巧遇到一个学生由于上学没遵守纪律被老师在外罚站,李老师既没惊动陪同领导,也没打扰那位老师的上课,巧妙真诚的与犯错学生谈话,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五个优点三个缺点的方式,委婉的指出了他的错误,过后那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真诚的向老师道了歉。老师要学会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而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赏识有度,批评得法”。
李晓凡老师提出“赏识有度,批评得法”,赏识要准确,如果赏识的不准,学生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认为老师在故意夸他,也就起不到激励作用。赏识就是放大他的优点,“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张暗示的嘴,还要学会倾听”。有些老师现在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不分是非的肯定和表扬。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没有谁会珍惜。赏识要有度。符合学生理性预期的赏识是事半功倍的“四两拨千斤”。
批评也是如此,李老师的观点是批评要用“中性语言”,批评时不宜尖锐刻薄,穷追不放,应该婉转的指出学生的错,而又尽少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的老师出于一时之气,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常常会不注意语言“出口伤人”,想让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会使他们认为:你一直在搜集他们的错误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来讲,无疑是极大的伤害。
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得虚心向学生学习。我们应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认识。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批评教育的话,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赏识要有度,批评要得法”。做一名人师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追求。人师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结合体。李老师讲,要成为一名人师,一定要做到三点: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思想;用人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人师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意志;用人师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人师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用人师的灵魂铸就学生的灵魂;用人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能之不存,德之焉附?师德与能力是唇齿相依的,有师德无能力或是有能力无师德都是不行的。你整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甚至是吃、住、娱都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能力予以支撑,那学生就会在你头上“动土”耍威风了,最终还是没有育人效果。
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要“小题大做”,从小事在去教育引导,在细节教育上下功夫。一言一行皆教育,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滚出去”“不要脸”“去死吧”等话来辱骂学生;老师的一句不理性的、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扼杀学生和谐发展的“凶器”。要做到内心有宽度,李老师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以书养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诚导人生。我们学校是个环境清幽之地,有“世外桃源”之感,是个读书、修学、储能的理想之所。环境静,心不一定静。闲暇之时,千万不可忘了读书,通过读书来净心、静心、提素。我们要有真诚、美好的行为,用最美好的言行去交流和感染学生。
教师要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理论说说是容易的,然而,用在教育实践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努力把感性教育上升为理性教育,用理性来控制感性和冲动,不能没经过大脑判断或调整就实施在学生身上了。否则,就会中了“冲动魔鬼”的毒。我们现在的教育已向现代文明迈进,文明时代的特点是“公正而和谐”,我们的教育也要高扬这一主旋律,不断追求科学和谐发展。我们一定
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并将其与时代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而不能照搬照套。其实,传统文化并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传统文化亦有其负作用,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对待。师生的心灵教化是相互的。关键是如何能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做到以师心教化生心,以生心影响师生。
在如今大力提倡师生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教育观下,我们也努力在倡导“赏识教育”,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时“你真棒”!“回答得很好”等等评价似乎显得很空洞,随着我们学生个性的发展,年龄的增长,会对这些表扬方式语言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反感,因此我们如何开展赏识教育不得不让人思考。
在中国,听话、懂事的孩子往往会为认为是乖孩子、好孩子,而在美国可能会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一味听话,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弱化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在“三化”,即思维方式立体化、想象思维多元化、创造过程独特化。李老师说,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内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张力是拉不断的,教育无边际,内心的张力亦是无边无际的。每位学生都是可爱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是顽劣不化的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我们要学会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十个手指有长短”,同在一个班上课,学生就会参差不齐。作为老师的我们,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幸福、和谐成长。
作为老师要不断追求道德的“上线”,不能仅仅稳住“下线”,绝不能突破“底线”。我们老师很难成为物质上的富有者,但应努力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应从学生发来的祝福卡片、祝贺短信、路上问好中感到荣光与幸福。我们要时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个字来警醒自己,用心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学会心灵换位,努力使成为魅力教师。魅力教师从何而来?李老师认为是从“八字渠道”中来,即“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如何修养自己,激发潜在的魅力呢?李老师认为有三个基本办法: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有时老师犯错了,不如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检讨。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自己的心理一定要健康。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那怎样做这一点呢?李老师认为有三条,一是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二是给学生的心灵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学会放飞孩子的心灵。
活力是通过内化而产生多种能力;活力需要张力与潜力作铺垫。孩子们没有悦纳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败的。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李老师认为应做到三方面,即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不断地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人格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老师的学习应该是有准备的、主动的、自觉的、有个性的。学校对学习的“逼势”不能过紧,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创设宽松、向上、真诚、互动、和谐的学习型氛围。要让学生优秀起来,我们老师注意“培养孩子卓越精力的能力”。那这种能力又是怎样培养呢?李老师认为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学生心里埋下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种子;二是启发、暗示、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三是挖掘内在潜力,培养优秀个性;四是创造宽松环境,宽松地对待学生的“超越性”。
最终,李老师用一句话来概括讲座主题“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唤醒”中务必要渗透一个“爱”字,还得注意“唤醒”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爱是需要力量的”,爱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撑的,爱必须得之心而寓之于行。没有爱,教育也就名存实亡。报告结束,李老师和我们所有听课学子一起做了一套李老师自创的《隐性的翅膀》手语操,互动效果非常好。
听了李晓凡老师的讲座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如李老师自己说的:听了我的报告,你一定不会忘记我所讲的,你一定会有所收获,记忆深刻。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2
5月24日我们迎来了何校长的师德培训课,听后我感慨颇深。
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是第11个年头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抱怨,不满,觉得付出与收获不平衡,从未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教师只是我生存的一种技能。而何校长的培训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懂得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热爱自己的教师工作,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在培训中何校长指出,在播种和收获之间有一段时间叫做等待。教师要拥有理想,热爱教育;了解学生,学会沟通;简单的教,快乐的学;规范教学,充满激情;加强学习,学会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心里健康,自我调适。抱怨没有用,不满没有用,只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业来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越走越顺。由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把简单的机械的工作做的更有意义。为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爱,是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充分说明,爱,是教育的前提。智慧型老师必须是懂得爱,懂得施爱,懂得用爱润泽学生心灵的圣者。当代社会,孩子的家境非常复杂,尤其是独生子女多,留守孩子多,单亲家庭多,老师的爱就尤其重要,懂得爱的作用,那么工作就有了源泉,教育就有了凭借。以爱作法宝,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工作自然会事半功倍。新型的师生的关系带来的是师生合作,交流、民主和平等,这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了强大保障。
二、勤总结,多反思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水平,并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从今天起,我要多多练习,笔耕不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躬耕精神的园圃,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经验,让不懈的写作成为精神的自觉;笔耕不辍,对教育现象进行思索,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争取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行走在学习的路上,越发觉得自身的不足,细细梳理着收获与思考的同时,有个想法在心中越发明确。那就是:在深感差距中追求自己的希望,在明确方向中坚定自己的信念——专业素养,好好修炼,笔耕不辍,厚积薄发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争取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老师。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师德就应当是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自己都不具有那样的“榜样”和“阳光”,那你又如何在你的学生心中散播这些东西呢?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一个光喊破嗓子而不做出样子的教师是永远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旗帜,树立路标的。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如何对你的学生进行传道呢?教师若不是路标,那不管你道理讲得多透,教育形式多好,艺术性多强,这些终究都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着指引。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至诚至真的爱,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让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当我面对那么多同学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着他们还有些稚气的眼神,感觉自己仍和他们一样年轻,他们的朝气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20 篇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风。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崭新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尚师德、严谨师风、新时期的教师队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传道授业解惑”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观点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全体学生作出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是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因此更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是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过去一年里,本人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未能真正走入学生中间,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方法简单,还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等。基于以上原因,便于未来能更好的工作,对自己的师德师风作出更高的要求:
1、不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表面,屏弃“师道尊严”更多的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2、克服心理失衡,避免偏激行为,如训斥学生,向学生发火,体罚或变相体罚。
3、排除社会影响、环境逆化,杜绝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及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不良习气带入课堂。
4、注意“尊师爱生”师生关系的定位,作为教师应重点关注“爱生”的一面,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尤其对差生,更应给予较多的关怀。
5、放下架子,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来影响、感化学生,平等交流,善于包容学生的缺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
6、以诚相待,交换心理,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善于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7、言传身教相结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举止文雅。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方式,灵活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标。
8、进行师德师风评估。建立个人评估档案,量化评估标准。家长评估、学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评估的公平、公正、实事求是。
以上是一个教师得到学生信任的最大法宝,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克服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师德师风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就有目标完善自己,在学校的英名领导下,自己一定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今后的改进方向是: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使自己在政治和业务上都过硬。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小时候,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手中的粉笔吟唱出一曲曲动人的歌谣,知识的幼苗在孩子的心中疯长。如今,梦想终于成真,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的心情如此激动。然而,我也感到了肩上的沉重,因为,我是教师,是塑造灵魂的使者呀!多少责任,多少期望,都在我的身上。
我深知,没有辛勤浇灌,哪来春色满园,桃李芬芳?没有笔耕墨耘,哪来祖国昌盛,千万栋梁。一批批学子,由黄口小儿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浸透了师者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又饱含了师者几许欣慰,几许期盼。曾几何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成为辛勤园丁的格言。是啊,一株株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园丁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蓦然回首,青丝已染霜花,他们的青春已在铃声中悄悄的溜走。可是,我们可敬的先辈们,无怨无悔,只是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用自己的知识和品德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用自己的一生去浇灌那饥渴的心灵,他们的青春已化为永恒,他们的精神为万人称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正是他们,用青春和热情诠释了最崇高的师魂,谱写了一曲曲雄壮的师者之歌。
教师为何如此神圣,他们的激情源自何方,冥冥中经常默默的思考。不经意间,一位老师给了我启示。他给我讲述了给他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件往事。20多年前,他当了教师时间不长,就得了肾炎,一下子住进了医院。他所负责得那个班没有了自己的老师,于是,学校就只好把他的学生分散到年级的其他班里去上课。有一天,他觉得病情好转了一些,就从医院跑了出来,到学校去看看。一进教室,他一下子呆住了,以往生机勃勃的课堂,此刻已空无一人,连桌椅板凳也不见了。他还未从失落的心境中摆脱出来,就听到了孩子们惊喜的叫喊声。原来,学生们发现自己的老师回来了,立刻从各个教室里跑出来,一下子团团围住了他,一起喊道:”老师,您快回来吧!”那一刻,当着所有孩子的面,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因为,他无法在世界上最真诚的呼唤面前抑制住自己的泪水。
这呼唤永远的留在了他的心里,变成了他的信仰,影响了他的一生。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他真的不简单,教师的职责之外,他还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东西,母性的爱,最纯洁的感情。
于是,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认可了,爱是维系师生情的纽带。的确,一个积极热情,工作卓越的教师,总能将爱源源不断的注入学生心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激起他们的情感浪花,塑造高贵的灵魂。
第三期师德大讲堂网络直播学习心得体会5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嘘寒问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也经常提醒学生:“要劳逸结合,活而不乱,注重效率”,犯错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我的学生也不断地感受到幸福。
有了一颗服务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是啊!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在短短数年教书生涯中,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也有过急躁,彷徨,甚至想放弃,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在这里,我想到了这样两句诗:“生命的远景,艰难而稳重,美丽而动人,道路的伸展,都是给时间的方向,从脚下开始,从脚下结束。
我们拥有充实的教师人生,我相信,当我们的生命走向尽头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痕迹,但我已飞过。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师风;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这希望……”初为人师的我曾把它深深地印在心底,二十几年来一直都在参悟着它蕴含的真谛,践行着它永恒的理念。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师风”,其核心是热爱学生,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师风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师风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师风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德师风,我想除了需要认真学习师德师风规范、准则外,更需要将师德师风规范内化为师德师风行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感悟到这个职业动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幸福感。对于我在师德师风践行中的经历和感悟,概括起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精心培育学生
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回首这许许多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在不断的磨练中我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一切为了学生,教育实践使我懂得了“累”的内涵,懂得了“爱的真谛”,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学生。我成了学生生活的朋友、学习的导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学生们的身上。我用真诚换取学生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用知识滋润他们的心田,学生们不断成长,我看到差生的不断转化,优生的不断进步,一个个走向重点名牌大学,是我最大的人生快乐。一次乘公共汽车,车上很拥挤没有座位了,忽然听到一个亲切的声音说到“王老师坐我这里”,她自我介绍是我曾经的学生,而我已不记得她的名字了,她竟然还能记得我,那份感动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当教师的光荣和自豪。
(2)不断完善自己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我树立起“终身学习”、“不断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专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作为一个普教工作者,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处处为人师表,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来到遂宁中学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和全校老师团结协作,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乐观的情绪,尽心竭力地认真工作,不断完善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求实的精神无私的奉献着,并无限的快乐着......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布置,开展黄金小学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自己对师德师风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
一、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二、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此次师德师风第一阶段学习时间只有二十五天,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学完学透,今后还应该继续深入学习有关师德师风方面的各种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反思——再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素养,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表达形容概括,是啊,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诠释,教育的本质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教者也,长善而救失者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做人,做中国人。同时教育学生区分善恶,善就是有益于人,恶就是有益于己。教育的主轴是长善、救失。失是孩子的缺点,我们教师要言教明理,反求诸己,以身作则,将孩子的缺点转变成优点。长善也需要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学弟子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下午,老师的讲座同样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并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学习。小学阶段我们要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学生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以鼓励为基础,因时施教,因材施教,不给孩子压力,启发孩子自己觉悟,同时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经过一天的上课学习,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上施下效,长善救失”对我们而言是那么的重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教育的本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做一个有心的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2023师德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大家好!我是公共社科支部的教师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这个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资历浅薄的年轻教师,在这么多有经验的老师面前做师德师风演讲,我感到非常紧张。记得 篇10
从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听的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学校还把这句话写在了学校最醒目的地方,用来时时提醒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不要忘了我们的职责,更不要忘了我们的身份——教师。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教师产生质疑的时候,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重新的认识一下什么是师德?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之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
“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