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为题的心情随笔 (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爱书,更爱读书。
上一星期日,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刚到书店,我便忘了自我,投入到书的海洋。我在杨红樱阿姨的《笑猫日记》中感受发生在一只会笑的猫身上的离奇事件;在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中体会狮,虎,狼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在伍美珍唯美的校园小说中体会男孩女孩之间不掺一丝杂乱的友谊……
时间过得飞快,我刚将沈石溪的《双面猎犬》看完,书店就该下班了。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书本,转身去又去拿了五本书,有沈石溪的《红飘带狮王》、《象母怨》,乐多多的《胡小闹日记——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杨红樱的《孔雀屎咖啡》、《笑猫日记——那个黑色的'下午》),等妈妈拉着我到门口结账时,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在我刚走出大门时,还忍不住走几步便要回头看一眼,真是“一步三回头”难舍难分啊!
回到家里,我又一头栽进了书海中,连妈妈叫我接电话,我都没有听到。最后妈妈生气了,走到我跟前,一把夺去我手中的书,对着我喊:“佳佳,你还接你同学给你打的电话不接了?你再这样看,我以后不给你买‘闲书’了!”我这才抬起头,一脸茫然的问妈妈:“发生什么事儿了?咋了啊,没事儿发啥脾气啊!把书还给我。”把妈妈弄得哭笑不得。
读书使我开拓了眼界,我能在书中看到我想象的世界。读书使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读书……
妈妈说我“爱书如命”,看到一本好书,比看到自己亲妈都亲。我承认,因为每次老妈只要带我去书店,我便恨不得把书店里的书都搬回家里,哈哈!
读书使我快乐,使我开心。我相信,通过读书,我的知识会积累的越来越多!
以读书为题的心情随笔 (二)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
这篇古文说的是人不读书,那与禽兽何异。
而如果我问你:“而你为什么读书?”有人说,为了父母,也有人说,为了长大后的事业,还有人说,为了以后能赚更多的金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竹篮打水,你可能会问:“竹篮打水与读书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对爷孙,每天清晨,爷爷都坐在桌边阅读书籍。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阅读那些书籍。一天,孙子问:“爷爷,我一直试图像你一样阅读这些好书,但我不能真正理解它。花费这么多时间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爷爷平静地拿出一个放有煤的竹篮,说:“拿着这个竹篮,取一篮子水来。”读书与竹篮打水孙子提着篮子走了。等他回到家中,竹篮里的水一滴不剩。爷爷笑说:“下次打水时,你必须跑得更快。”孙子再打水时跑得比上次快了许多,但结果依然没变。孙子告诉爷爷:“用竹篮打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爷爷说:“你能够做到,只是你尝试得还不够充分。”说完,爷爷亲眼看孙子去打水。孙子清楚地知道,竹篮打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希望给爷爷演示一遍,让爷爷知道,即使他尽了最大的努力,篮里的水也会漏光。孙子盛满一篮水飞快地向爷爷跑来,篮子中空空如也。孙子气喘吁吁地对爷爷说:“爷爷,你看,根本没有一点用。”“你真的认为这样做没有一点用处吗?”爷爷说,“好好看看这个竹篮。”孙子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竹篮,竹篮确实和以前不同了,那个脏兮兮、黑乎乎的篮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洁净如新的竹篮。
竹篮打水告诉我们:阅读,即使你看不懂多少,它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你的心灵。
以读书为题的心情随笔 (三)
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读一本好书给人的人格上有大的塑造。
在小时候读的书籍是一种乐趣,就同看小人书一样,但这渐渐地成为一种求知,长大了,求知欲争强了,使我明白书的真正释义:一本好书,能在你迷茫时带来平静;能在你忧伤时带来欢乐;能在你落寞时带来安慰……他会让你将失败看做春天的花朵,会将成功看做秋天的果实。这是春耕秋收的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给了我许多。有这样的书,它伴我走过了许多春秋,我对它不会厌倦。静静地翻开一本书,细细地读,一遍是浅显,两遍是理解,三遍是加深,四遍是领会……更进一步地,读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是培根对阅读的经典阐述。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子曰:活到老,学到老。阅读是学习的基本途径,阅读书籍是提高修养的最好途径,但是书也告诉我要懂得选择:书有分好坏,有分益害。
读书一门艺术:是一门完善自我的艺术,读书只是一个过程,在乎的是是否吸收;是一门享受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对文笔的享受;是一门充实人生的艺术,那是一个储蓄罐,慢慢存满;是一门领悟人生的艺术,让我们懂得正对生活中的一切成功与失败。
读书籍是一种分享,分享书中的欢乐,分享书中的忧愁,把欢乐带来,把忧愁带去。
书籍是一条通天大道,与知识的道路相通;书籍是一盏明灯,照亮这条通天大道:书籍是一壶灯油,给这盏明灯添油。
以读书为题的心情随笔 (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经历,我也有,同时,我读书的经历还让我难以忘怀。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书了,每天晚上妈妈就会把故事书拿来读给我听,然后让我自己把书抱着,看上面五颜六色的图画。妈妈走出房间后,我又拿起书咿咿呀呀地读着,读着读着,我就慢慢地睡着了。后来,听妈妈说,当时我还说梦话,好像说的是故事情节。
上了小学一年级后,我开始看带有拼音的童话书了,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拼读,终于读完了,我便骄傲地跟妈妈说:“看,我读完了!”这些童话则让我知道了世界上的善恶美丑。
等到三、四年级,我又迷上了动物小说,我读得如醉如痴、废寝忘食。餐桌上、茶几上、电视旁、书包里……到处都是动物小说。心情不好,有烦心事,我会拿起一本书,读上一两页,细细地品味里面的故事,心情就会好很多。因为读书而忘记吃饭、睡觉,这是常有的事。
爸爸妈妈总是劝我读书要全面,不能只看一种书,开始我还漫不经心、不以为然地听着爸爸妈妈唠叨,嘴上说着好,可仍是我行我素,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读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说我写的作文不错,那是因为作文简单。上四年级了,作文有些难度了,我积累的词语句子不够用了,所以,我开始全方位读书:散文、诗歌、小说等等,只要是书,我都是来者不拒,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我现在读五年级了,作文的要求就更高了,我认为我应该多看看中外名人写的小说了,从而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好词好句,这样才能让我更上一层楼。
每一本书都是一颗智慧的结晶,当你慢慢地去积累收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结晶,你就会发现这些结晶为你组成了两个庞大的字:成功!
以读书为题的心情随笔 (五)
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茫然地望向窗外。我闭上眼睛想小憩一会儿,却恍然间想起了它。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出自一九八六年出生的七堇年之手。初一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摘抄她收集的好句,有些句子后面会跟着出处。在这之中我中意的句子之一,便出自这本书。当时老师将此书作者错记为郭敬明,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本书是爱情青春小说之类的。后来假期我想再购入几本书看,便想起了它。我一向喜欢从网上买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懒,不想出门,从网上购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快递员送的我家楼下,然后再让爸妈给顺手带上来。输入它的书名,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封面并非我所想象的那种充满青春朝气。书的封面是几棵似乎被狂风怒摇中的树,天空染黑了云朵,好像下一秒就会倾盆大雨,很压抑,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没有什么校草男主校花女主,这似乎都是平平淡淡的一些小故事。文风很丧,很压抑,我曾尝试着去猜测七堇年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写出这些文字。是我喜欢的调,读起来却让人很难过。书读大半后,我才猛然发现,哦,原来这是一篇篇毫无关联的小说。不知哪句真哪句假,哪句是七堇年确确实实所经历的,哪句是七堇年握笔所想象出来的。
很多句子我都想摘抄下来,尽管这是一些不能用在考场作文上的句子,可我仍是很喜欢。我承认第一次读它,很失望,因为我原以为这是像《夏至未至》那种类型的小说,再则,那时初一,总归太小,经历的太少,还是一个对粉色憧憬的小女生。在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下去读一本很难过的书,显然是不合适的,也不会对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
以读书为题的心情随笔 (六)
身边有这样的人,非常认真的读书,从头读到尾,是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因为坚持的原因还是读了不少书。读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也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我认为一个人只读书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子不管多少本书都不会有进步的。
因为还小,所以可能有点读不懂,比较深刻的书。例如《百年孤独》这本书,我记得有一次在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我聊到这本书。因为是业余工作,是司机师傅的话,我会觉得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滴滴司机。当我与同伴提起,我要把《百年孤独》这本书看完的时候,司机师傅明显惊讶,我这年纪,在看这本书。
司机师傅解读的非常深刻,从这本书,还说到了中国的近代史的状况。并且觉得我这个年纪,读懂这种书是一种难得。其实我并没有看完,所以我还并不是完全的懂。但是也觉得有些悲凉的感觉,但我相信不仅仅如此。
但是同样读完这本书的我的那位同学,却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一本书不怎么样,甚至有些恶俗。每个人都在说,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并不想去反驳他什么,只是我觉得,不要等我问他,问他看完书的感受之后,他才会思考自己为什么看这本书,知道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而是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只读书不思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读的书多,你也不会懂的什么的,也许你懂的那些浅显的道理,但是你懂不了其他弦外之音,你也懂不了自己。
读书,是一件很平常普通的东西,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拿出时间去看书,同时也是与书对话,不要一味地以为书只是书。
读好书,但不要只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