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读书随笔内容页

茨威格读书随笔范文(分享5篇)

2023-07-04 18:38:01 读书随笔 访问手机版

茨威格读书随笔范文 (一)

一个自由的精灵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对已知的美好事物,可以自觉地延时对它的“享用”,犹如打开潘多拉盒子前的犹豫,因为知道开始即结束。拜读茨威格的作品就是这样。这个名字很早就如雷贯耳,而认认真真看他的作品,这还是第一部。

之前一直对他结束自己的方式特别感兴趣,结果碰巧,看到最后才知道,这本竟然是他离世前两年的作品,不觉倍感有缘。茨威格对自由近乎严苛的要求,使他从中学时的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独立理智的习惯使他不惧怕众叛亲离的孤独和忧伤,坚持捍卫并身体力行于实现欧洲统一的理想。他象一个精灵般穿梭在欧洲,美洲的大地上为理想奔走,而敏感的神经,对超越国界的人文关怀,又使他无法承受战争带给人类的毁灭。我猜,在经历一战后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谎言和历史的倒退,他的热情和恣意的浪漫支撑不了他再次度过二战的残酷,所以选择离开。

也许世上就有这样一些灵魂,苟且地活不如有尊严地消逝,是高贵还是遗憾,见仁见智。

茨威格读书随笔范文 (二)

茨威格的文字是属于那种平实且清晰的,直接而确切,我从第一次接触开始就喜欢他的文字。一旦找到自身的需要,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喜欢上某些作家,由作品到人,这算是一次美好的遇见。这样的遇见像我之于张爱玲,王小波,米兰昆德拉,马尔克斯,小仲马,沈从文,,,,等等,其实,我们所喜爱的范围可能比预想到的更大,却又不会超出它的有限性。

就每一本书,在内容上我是不太能发表看法的,一千个人去读,得到的体验都是绝对不同的,谁愿意看,就可以打开。相比于评论书本本身,我更倾向于说点即兴的东西,那是我们忘了内容和情节能剩下的体悟,一种突然渴望表达的冲动。

茨威格算不得最悲惨的作家,由他自身的描述,整体上是富有体验经受精神磨砺且生活没有陷入过绝境的一位作家,或者从不是一个悲情之人,总是冷静地悲观地预见性地思考人生和时代,他的文字给人一种冷峻的美好。他丰富的一生总是与伟大的人为伴,这样的灵魂自然高贵,但我想他总是个能与人友好相处的人,不然也不会和各个领域的天才建立良好友谊,甚至是挚交。

自身的才华和品质以及自己富有的家庭背景,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预示着他会走向光明的未来,只不过,命运的无常和时代的诡异,在_这样的极端分子出现时,作为一位犹太人作家,命运的转轮在猛然反转,这种体验恐怕就是尤为深切和痛苦了。我想,他怀着很强的忧虑和不确定感结束了本书,但我们能感受到他始终平和而高贵的灵魂中仍有那么一丝坚韧。而对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这点坚韧似乎也算不得什么,还是对欧洲,对人类命运,对世界文明的一种忧心和游疑,成了更好一级的悲悯。

茨威格读书随笔范文 (三)

趁着上班的空闲,终于把这本书给看完了。这也是第一次知道茨威格本人是一个经历过世界大战的作家。怎么说呢,感觉这本书全不上个人的自传,但书中也写了不少个人经历,只不过这种经历很多的是从世界这个大环境出发,主要还是以个人的身份来描述他所经历过的故事。一个极度向往自由的人,童年时期深受中世纪的教条束缚,而后成年又先后经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从一个无名之人成为受世界大家钦佩的名家而后又因为战乱失去奥地利的国人身份,被迫逃亡。但是他却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自由的追求,一直没有放弃过旅行之中用书写他所经历过的故事。面对战争,他最想表达的是普通群众才是最受伤害的存在,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战争与和平不停的交替,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尽管对于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奈,可无论如何,影子毕竟是光明的产儿,而只有经历过光明与黑暗、和平与战争、繁荣与衰败的人才算真生活过。他,全是生活过

茨威格读书随笔范文 (四)

”在回家的路上,走在骄阳下,看到自己前面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在现在这次战争后面另一次战争的影子。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的所思所想,它的暗影也许还蒙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页。可无论如何,影子毕竟是光明的产儿,而只有经历过光明与黑暗、和平与战争、繁荣与衰败的人才算真正生活过。”1939年9月3日那天,英国对德宣战,茨威格走在平静的英国小镇上,最后一次感受和平的安宁。全书在此结束,茨威格就这样简单平实的回忆了他的一生。1942年他和第二任妻子在巴西自杀,作为犹太人被法西斯驱逐,作为犹太作家他的作品被禁,战争中祖国沦陷,成为没有国家的流亡者,精神自由世界的毁灭导致他自我完结了生命。

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的被阅读量很低,忘记是怎么幸运的选到它,娓娓道来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大门,门里的世界不同于任何一本历史书的讲述,茨威格凭借他敏锐的观察和对文学对艺术对欧洲的热爱,活跃于文学领域,书中既包含了欧洲近代重大变革对他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包含了他与众多大文豪,艺术家的友谊往来以及这些文学巨匠对他的影响,场面清晰,各种思想感受真实而亲近。

我惊叹他的学识和社交能力,他有超凡的文艺鉴赏能力,从不起眼的小报的一首小诗《黎明》,发现了罗曼.罗兰,并读出了诗中深意,他总能与同时代的文学巨匠相识并建立起友谊,从他人的思想中汲取精华并不遗余力的欣赏和夸赞他人。他为他的众多朋友书写传记,翻译作品,他的文风在不断的探索和生活阅历中提升, 和现实充分接触后,我慢慢地意识到以前发表的诗作辞藻华丽、矫揉造作,没什么价值,而那些小说浪漫的近乎童话。

我惊叹他坚定的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论什么样的混乱时局和周边环境,他总能从众多思潮中辨识出未来走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从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被煽动起来的敌对情绪中,嗅到了战争的临近,他与朋友讲述却鲜有人把他的故事当回事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坚定的个人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在战争的狂热中变成了爱国者。坚持和平,认为战争是一种罪行的茨威格受了朋友的疏远, 受到这样的攻击,我并没有多么伤心,我一生从未渴求其他人皈依我的信仰,对于我来说,只要我能表达我自己的思想,这就足够了! 他的朋友罗曼.罗兰向他递出了橄榄枝,这个逆境中的战友,通过不间断的书信往来,在黑暗的战争岁月里,共同构建起了精神家园。一战之后,欧洲各国开始修复裂痕,战时因抨击他国而扬名的作家陨落。

本书被出版社奉为励志经典,读完了也没品味出励志,把名人传记都列入励志的范畴是不是有点极端,但本书会让你看到一个丰满的有思想的坚定的,不懈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了艺术不倦探索的鲜活的人,这份坚定坚持和独立思考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才算是真正活过?

茨威格读书随笔范文 (五)

很动神魄的一本书。站在纪实的角度来看,曼德拉那一段享誉世界的名言始终在心底响起。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站在传记的角度来看,内心有情怀,却手中无权杖;注定了作者要在离乱的时代颠沛流离,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同时不断寻求自我完善。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和我们很多人的境遇,没有两样。

每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说,每一个心怀理想、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都和作者一样,一生在现实的大地上寻求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追求、碰壁,然后或者坚持立场,或者修正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步完善自己,最终找到在人间诗意栖居的方式。回望战争中那个风尘仆仆的背影,他既是类似我们精神上的父亲一样的标志,也是我们命运的引领者。在东方我们有这样一位智者,他的名字叫孔子。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来自希腊的理性,希伯来的信仰,罗马的法治,人类文明的道统。反专制,反偏狭,反蒙昧。

最后,让我们用茨威格的这句经典之言,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爱和悲悯。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