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随笔吧教育随笔内容页

红楼梦阅读笔记范文(优选6篇)

2023-08-02 21:48:01 教育随笔 访问手机版

红楼梦阅读笔记范文 篇一

红楼梦这本名著有很多章节很多地方都是值得人们阅读与回味的,但是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大部分对这些名著都是没有过很好的阅读的,可以说我们对大部分这种文言文似的语言都不能理解自然也就不喜欢看,可是有一些章节确实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即使没看过红楼梦的人肯定也一样耳闻过这些名字,比如我今天看到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文中“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

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这遍是当时的社会作风,想想现在难道不是一样?英莲是甄老爷家的小姐,甄老爷便是贾雨村的大恩人,可是贾雨村经过官场上的同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即使是对自己有恩的人他也毫不在意,胡乱判案,冤枉好人,草菅人命。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贾雨村之流的为人写明白了,同时又让我们思考,作者所著红楼梦虽是虚假不存在的但反映的难道不是当时社会风气?当时尚是如此,如今时代变迁,社会改革,人的本性改变了吗,有谁能保证现今社会上就没有一点诸如此类伤风败俗的现象发生吗?我觉得红楼梦这一回值得人们去用心思考。

红楼梦阅读笔记范文 篇二

我读不懂《红楼梦》,读不懂《红楼梦》中的人,更读不懂人中的那朵奇葩——林黛玉。

“宝玉,宝玉,你好——”在我耳边回荡,我不懂,“好”什么?一个“好”终结了黛玉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香魂一缕随风散,潇湘馆在人已去”。

也许人死了才会有人缅怀吧。黛玉短暂的人生,如同昙花一现,却留给我丝丝遗憾。她有绚丽的才华,“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碎解诉秋心”。“秋心”就是愁吧,愁向纸诉?她觉得烦了,“题素愿”。

繁华富贵的大观园中,黛玉不像贪图荣华富贵之人,只顾享乐,她有自己的愁怨,哀思,是什么?父母离世,大观园人网复杂,知心者几人?仔细看了几首诗,确是黛玉自认“满纸自怜题素怨”。黛玉重立桃花社,《桃花行》更是体现出她的悲哀。“泪、冷、倦、憔悴”成了黛玉诗中的常见词,对于这些,我并没有共鸣,这大概就是曲高和寡吧。懂黛玉的只有宝玉。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黛玉听了,一定满心欢喜。

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黄花瘦”,黛玉因离丧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我真嫉妒这花儿,能与她们同悲愁。我有心但无力,她们那样高的峰,我无力一睹风采,也许她们的悲愁在与云儿徜徉吧!要是我与黛玉同在大观园,我恐怕只能做她远远的观望者吧!

我又为黛玉高兴,死了也好,也许她早就明白死了好。宝玉答应娶宝钗的那一刻就注定她要永远失去一个知己,一个唯一懂她的人。因此,她焚稿断痴情。没了知己,黛玉的坚定与坚决让我佩服,走得痛痛快快,不留一丝一毫,诗词上寄托着她的愁思,也许是烧光了它们,一块儿去另一个地方吧!我看到了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悲剧,就她而已,死去就是最好的结局,干干脆脆。贾迎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贾探春远嫁他乡,贾惜春出家,贾元春,下一个呢?比起她们,黛玉是可喜的,她不被迫,心定义决地走了。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我不懂,百花枯荣,就黛玉一朵奇葩,若隐若现了吧。

红楼梦阅读笔记范文 篇三

在暑假期间,我在闲暇时间读了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琴写的——《红楼梦》。读着《红楼梦》我的心就像扔进水中的石头一样沉浸了下去,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让我意犹未尽。

这本《红楼梦》为我们讲解述了一个大家族从荣华富贵到家族败落的“生命”过程,中间也夹杂着悲惨的,读着让人伤心,又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的波折很大:而故事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几位:有深明大义的贾母,有溺爱孩子的王夫人,有雷厉风行、爱耍小聪明的王熙凤(凤姐),有爱哭,软弱,但是纯洁的林黛玉,还有为人正直,而且聪明善良的平儿。

故事中的环节是一环扣一环,读的过程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篇:——宝玉、凤姐遭到了别人的陷害,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原来赵姨娘和贾环,马道婆都比较恨凤姐和宝玉。一次贾环进荣府,去探望宝玉,在他接近宝玉时,邪恶的念头在他心头一闪,他心生一计,想用身上的蜡烛泼到宝玉身上,因此,他便装作不小心抬凳子碰到蜡烛,把蜡油全泼到了宝玉身上,很快宝玉的脸上就长了一串儿水泡,我不由得想,这个贾环怎么这么恶毒啊?哎!

还有一次,赵姨娘进府,走的路上碰到了宝玉的娘马道婆,赵姨娘把自己十分恨宝玉和凤姐的事说了出来,马道婆婆听了后马上说,可以杀了他们,之后凤姐也被害的天天拿着刀看鸡杀鸡,看人杀人。最后两人累的都睡了几天没醒,王夫人只好请圣僧来,圣僧拿着宝玉的玉念了一会儿,三十三天后宝玉才能正常活动被移至怡红院,我读到这里,心想,这个马道婆真是太恶毒了,我好同情宝玉和凤姐啊!

后面还有多章节,每章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读完《红楼梦》后,我收获丰富,红楼梦让我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世态。

红楼梦阅读笔记范文 篇四

《红楼梦》这部小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必然是家喻户晓的,它也受到各界名人对它极高的评价,前不久它还被英媒评为“史上十佳亚洲小说”之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荣誉就不一一细说了。然而,这样一部广受人们推崇的巨作,也免不了少数人对它刻薄的批判和抨击。

在这些负面评论中,最多的还是指责小说里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个懒惰的寄生虫,整天不务正业,吃吃饭,喝喝酒,撒撒娇,写一些不入流的诗歌,和一堆唧唧歪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混在一起,没事就踹一脚丫鬟,俨然一副古代公子哥的样子,最后把钱花完了,自食其果,树倒弥孙散,一点也没有给读者带来正能量。(改编自丁哥博客评论)

看到这种评论,我暂且不表示任何对它的看法。先我对贾宝玉的看法。

贾宝玉的确比较不思上进,但他的不思上进并不是像当时其他公子哥糜烂荒诞的那种不思上进。在当时社会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做官发财的,贾宝玉出淤泥而不染,在这种与名利处处相关、罪恶腐败的贵族家庭却对功名利禄不闻不问,甚至带有厌恶和鄙视的情感,是很难能可贵的。他不是不喜欢读书,他就是不喜欢看他父亲要求看的那些满是道德伦理却实际有点天方夜谭的书,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更不喜欢写已经被框死的千篇一律的诗,对于比如像《西厢记》那样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的书他却钟爱有佳。如果他真的很懒惰,不思上进,他也不会写出那么多被众人称赞的诗,他对父亲显现出的叛逆恰恰体现了他不追求名利的人生观。所以评价他不务正业可以,但他绝不是像一般公子哥那样低俗地整天抽喝嫖赌的,他反而是因为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才变得不务正业的。

做出那些评论的人显然是还没读懂贾宝玉,自以为自己刻苦努力,看不起一些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官二代,而不知自己已经用世俗的眼光来鉴别一个超凡脱俗的人,这样必然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而且如果他也生在贾宝玉那样的家庭,他敢保证自己不会有公子病吗?宝玉已经是少有的能做到男女平等、不怎么欺负丫鬟的古代男子了,做出那样评论的人因为没有体验过宝玉所处的位置,所以会觉得宝玉是个风流公子。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人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还是可以产生很多差异的。更何况曹雪芹描绘的是一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如果宝玉真的非常完美那反而使《红楼梦》变得虚假无味,违背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正是要突出贾宝玉的高贵身份才能更鲜明地体现他不追求功名利禄的难能可贵。

但是,以上也只是写那个评论的人的个人观点和我的个人观点。孰对孰错谁也不能下定论。如果让我一个人看完《红楼梦》,在没有任何外界的提示下,我也不一定会这么想,我说不定与在博客发表评论的人想的一样。而现在我对曹雪芹持非常佩服与敬仰的态度,绝大部分应该来源于老师和百度的影响。人都有着从众的心理,大家都说《红楼梦》好,我又为何要另类的说它不好呢?就像古时候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发表了许多理论,当时的人们因为信赖权威,全都盲目相信了他们所说的一切,甚至烧死了勇敢站出来反驳的人,直到后来有人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实验现象证明了之前的假设,人们才恍然大悟。

人们对《红楼梦》的评价繁多,这不奇怪,一千个人看这本书就有一千本《红楼梦》,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每个主观世界也是不同的,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并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长相、外貌等,同时也反映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与方式,这些都是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的。如果和一个斤斤计较,把别人想的很坏的人待久了,那你的内心必然多少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在处事时会时刻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对事物做出评价时,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和你性格不同的人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所以说人的评价是不客观的,一定会受到自己性格、境界、地位等多方面的影响。让莫言和街头乞丐同时预测中国未来经济,结果会一样吗?他们见过的世面不同,境界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判断角度不同,乞丐甚至会问你,经济是啥?能当饭吃吗?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三观限制住了。

再说回《红楼梦》,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你有你的理,他也有他的说法。那么,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主题明确?人物鲜明?没有废话?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这些是什么?是人为定义的普遍的好的特征。但是,有许多与之特点相反的文章也被称为好作品,比如没有直接点明中心的可以叫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领悟;看似废话多的叫其实每句都不是废话,都侧面突出了主题,手法高妙;修辞手法少的叫朴实无华,用纯朴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一个特点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可以叫不会点明中心,可以叫让读者各抒己见。因此如果有人说《红楼梦》写的不就是几个花花公子吃肉喝酒,败了家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反驳说这样正好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贵族子弟的腐败,是一部非常具有批判性的作品。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看问题的角度限制住了。

另外,就算大家都从一个角度来看,那每个人的评判标准肯定也会有不同。就像在当今社会,所有人都会觉得善于助人、舍己为人的人是好的,那我们怎么知道,在另一个星球,会不会有一群生物把我们所谓的自私自利当做是值得赞扬的行为?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把无私当做美德,自从人类有文明以来就一直宣扬不顾个人得失的人是学习楷模,那是我们的价值观如此,谁也说不准另外一个星球的生物会不会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怕牺牲别人的人当做值得大家敬佩的人,可能听我这么说完你还是觉得不可能,因为这个想法已经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它是地球人坚信的不变的标准。试想,假如给你一本书,你会从左往右翻,还是从右往左翻?大陆人必然是从左往右翻,谁规定的?不知道。但是很多香港的书就是从右往左翻的。有一些人为规定的规则已经在我们脑子里和自然规律有着一样的性质了,我们会觉得与其相反的就是不可能的。再比如现在大家都觉得瘦子好看,有着纤细的腰,雪白的大长腿,穿什么都漂亮,但是唐朝的时候不就以胖为美吗?想象一个浑身是肉,走路都有可能不太灵活的人站在你面前,别说是美了,你可能看了都想吐。你敢相信现在非洲有一个地方甚至有所“肥胖学校”,那儿的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吃吗?他们就是认为肥胖才是一个女人美的象征,甚至当大城市的人想方设法的去告诉他们瘦才美时,他们依旧坚信自己的观点。所以说在不同的时代下,不同的背景下,人们的评判标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在相同的时代下,相同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就像觉得《红楼梦》是垃圾的人,看我们这么崇拜曹雪芹,如同我们觉得另一个星球可能会有人以自私为学习目标,一样不可思议。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衡量标准限制住了。

有太多前人定的规则限制住了我们,让我们不敢想,不敢做。许多观念一旦被种入我们内心,就很难再用与之相反的观念代替,甚至这些观念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人太容易被左右了,一旦在思想上被左右了就会变的很固执。在很多事面前,人是很难去说服别人的,只有少数的说服力极强的人才有能力灌输给别人新的“三观”。但是,我们又为什么要让别人一定要同意自己的观点呢?有人批评《红楼梦》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应该是件好事,至少还有人敢反驳大多数人,每个地球人想的都一样才是件可怕的事,至少这样才会当人们都误入歧途的时候,有一些勇敢的人站出来反抗。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理和绝对正确的理论的,就算是大家经常套用的规律也涵盖不了千千万万个特例。人为规定的真理只是大多数人相信的事实,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特立独行地从与众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来看问题从而反驳大多数人,他们说的并不错,是我们无法理解罢了,人的思维局限性使我们变得愚昧。

你被限制住了吗?

红楼梦阅读笔记范文 篇五

《红楼梦》乃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曹雪芹花了大半辈子写了这本名着,里面个个人物都描写得十分细致,栩栩如生,泼辣张狂的王熙凤、大气温柔的薛宝钗、愚顽痴情的贾宝玉等等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丽脱俗的林黛玉。

就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有这一段描写林黛玉的话: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一看这话,就体现出林黛玉虽久病缠身,但也长得十分动人秀丽。

林黛玉虽然长得楚楚可人,但她的性格里有着些许叛逆,和一些孤傲,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样子。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现象,都体现出林黛玉就像一朵悠然怒放的荷花,始终执着自己的那份清纯。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她,最欣赏的还是林黛玉的诗情画意。林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虽然,林黛玉的才艺让我们没话说,但是,只要你仔细品读,你总感觉林黛玉的话语中,总是会听出酸酸的语气,这个,就对应了她孤傲的性格。就因为她的孤傲、叛逆的性格,也使她和贾宝玉两个有情人并未终成眷属。

相对而来,薛宝钗的大气温柔,给贾母留了个好印象,认准了她是自己的孙媳妇,也正因为如此,就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的时候,林黛玉发病,贾母对她身边来报的丫鬟只是敷衍了事。

在红楼梦中,爱情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但在其中,就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最为纯洁。两人从素不相识,到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雪芹就是顺水推舟,让这则爱情故事很自然的出现了。可是,就在我看到了贾宝玉娶薛宝钗的那一段时,我不禁有点埋怨曹雪芹:为什么不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终成眷属呢?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尽是这样的凄凉,原本,他们俩的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可是,就是林黛玉的性格害了她和贾宝玉,贾母也渐渐和她疏远了,最后,王熙凤的偷梁换柱之计,使两人都痛失所爱,林黛玉含恨而终,从此,她和贾宝玉,就阴阳相隔了。

她本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数千万人为其痴迷。但细细品来,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了多少眼泪,多少心酸?

我曾感叹结局的悲惨,心生疑惑:难道,人世间只有伤心和忧愁的泪雨吗?原本,林黛玉的身世和她的性格,她注定要孤独终老一生,可是,谁知道,就进入贾府之后,林黛玉竟对疯疯傻傻的贾宝玉产生了感情,就是她的这段感情,才使林黛玉含恨而终。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想抄一类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最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悲惨结局。

红楼梦阅读笔记范文 篇六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所完成的,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近日,我又端起这本厚厚的书,开始细细品味书中的奥妙。

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展现了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并向大家展示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堪称中国的历史悲剧。

书中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书中人物的名字更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因为它们都代表了特殊的含义,例如贾宝玉就是假宝玉,霍启就是祸起,甄士隐就是真事隐,或感叹,或讽刺,它们都体现了《红楼梦》的精髓所在。因为名字的谐音,曹雪芹用了一副来形容《红楼梦》的: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情欲巧妙云;横批:情不情。

《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的伟大,以至于非常耐人寻味,整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蹦出来,当今世上,没有人敢说自己把《红楼梦》彻底读透。《红楼梦》是体现了一种衰败的趋势,不管是家族、仕途还是爱情,都走向了没落,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于是《红楼梦》就在一众小说中脱颖而出。在高鹗的续书中,黛玉死了,许多人都为此落下了眼泪,但这对黛玉来说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俗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这样一个柔弱的封建社会女子来说,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但我也有些不赞成高鹗的续书,因为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哪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林黛玉啊!也许曹雪芹的本意并非如此,他可以让黛玉满怀爱意为这一知己痛哭,带着满腔的思念死去,这样的死,又何尝不是高贵的呢?究根结底,令所有人都落得悲惨下场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是封建社会的敝处害了他们,也正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越来越多的人懦弱,甚至八国联军来了,我们所谓的大清政府,竟连吭都不敢吭一声,让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肆意妄为,从而使国家走向穷途末路。这部小说,就是向我们展示封建社会的衰败,也让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灭亡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怒火中烧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人无完人,事情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