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学实用随笔范文 (篇1)
劳夫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此,老师若能读懂学生的眼神,就会从学生的眼神变化中(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进度,或唤醒学生的注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的眼神也就是目光,眼神可以传递基本的情绪变化。相比较成人而言,学生的眼神更为直接,教师在课堂上要是能够读懂学生的眼神,掌握学生的内心所想,随时调整教学,就一定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常,学生的课堂眼神有如下几种。
1、自信的眼神
这类眼神往往出现在一些学习较好,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身上。学生眼神很坚定,很自信,从眼神中老师可以看出满意和放心,并且很渴望老师给予表现的机会,好像在说‘老师叫我你就放心吧’。这类学生往往是让老师非常放心的,老师对于这类学生应多鼓励,合理利用,比如,课堂上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在引导过后学生们的理解依然较差,可让这些好学生先回答,带一带较差的同学。再比如让自信的同学领读课文生字等,让他们读出他们的自信,把这种自信感染给每一位同学。
2、求知的眼神
这类眼神往往是一些学习成绩较优秀,十分上进的学生。著名的教育家萨特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普遍的学科能指示你该如何做,要努力去自己做。”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常常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对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才能最终让学生的求知眼神更加强烈,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3、胆怯的眼神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运用的方法不恰当,就会造成学生对自己不自信、瞻前顾后,唯恐自己做错事。教育这些学生时,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给教师们的忠告是尽可能多的用表扬,少用甚至不用批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对学生要时刻保持微笑的表情,时刻留意他们的眼神,只要他们有一丝闪光点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养成大胆说话做事的好习惯。重塑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
4、困惑的眼神
这类眼神往往是那些成绩较差,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这类学生经常愁眉不展,表现不积极。其实,学生学习就好像吃一顿大餐,求知欲强的学生首先品尝丰盛的菜肴,而这些困惑的学生只能吃剩菜残羹了。因此,在对待这些学生时,教师不能把他们看做是无药可救,置之不理,而是要树立只有先后之分,没有优差之分的思想,事实上他们只是接受能力较差罢了。教师最好专门给这类学生制定一个计划,心平气和的面对他们,给他们任务时难度一点一点的增加,只要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耐心讲解直至完成教学任务。
5、渴望的眼神
课堂上,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时,他就会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眼睛流露出期望,这是一种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这时,教师可以走近他,给他点提示。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时犹豫不决,将信将疑时,他的眼神必定装满困惑,这是一种渴望得到肯定的眼神,这时,教师只要付出一个赞许的微笑,学生就会在这个微笑里获得肯定,获得鼓舞。在课堂教师有时会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或是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太远时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此时不妨先让自己冷静一下,仔细审视一下学生的眼神,那里面必定闪烁着愧疚,同时也渴望着大人的理解与宽容,这是一种渴望理解的眼神,这时,教师应该给于肯定和安慰。
6、疑惑迷茫的眼神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根本听不懂的时候,他就会显得焦燥不安,六神无主,两眼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连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回答。所以,教师若发现多数学生紧缩眉头眼光愣怔时,则可能是教师讲得不清楚,学生没有听懂,或讲得太快了学生跟不上,要么是板书没有记下来又被教师擦掉了,这时教师应及时变换知识传授的角度和教学手段,促其柳暗花明,耳目一新。
7、漫不经心的眼神
当学生闪现出浮躁嬉戏的目光,左顾右盼或跟同桌低语讲话,说明课程内容不紧凑进度太慢,或嫌教师过多的重复罗索,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用设问方式提出问题或紧凑地解决一个问题,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从纵深开掘,从而改变被动局面。
8、满不在乎的眼神
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在听不懂或者注意力分散时,会通过讲话,做一些小动作,甚至通过搞一些恶作剧来引起关注。老师如果看到这种眼神,切不可意气用事,施展老师的威严,也不可开门见山追根究底。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叫他起来回答最简单的问题,表扬他的优点,让其明白老师不仅没有遗忘他,还非常关注他,喜欢他。然后在课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老师的宽容大度,让其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改正错误。
眼神的交流是师生间建立起有效沟通的理想前奏,如何通过关注学生的眼神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心态,对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眼神是一本无字的书,它好比一面心灵的镜子,因各具的物色而互不雷同,记载和映照着千差万别的思维文字和心灵投影。所以教师若要真正读懂学生的眼神,须做到真读而不是假读,细读而不是粗读,全读而不是选读。
当教师能够真正读懂学生眼神的时候,也便是课堂教学真正发生的时候,因为我们找到了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泰戈尔有句名言:“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且歌且舞。”教师要努力做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水,经过眼神这扇窗户,流向学生的心田,去滋润他,唤醒他,让他们迎风展姿,百花争艳。
常规教学实用随笔范文
常规教学实用随笔范文 (篇2)
本学期,语文学科项目中,开展了“读读写写勤练笔,寻找读写结合点”的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语文教学过程而言,实质上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两者并重,相辅相成。
一学期来,我在实施这一项目的实践中,摸索中探索,训练中总结,有了一些感悟:
1、强朗读,积淀词句
会写首先要会读,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不断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敏捷了思维,从课文中汲取营养。因为课文所选的大部分是思想性强、结构严谨、语言规范的文章,学生通过朗读,正确理解了词语,积累了典型的词句,梳理了文章的条理,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为写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教学中,我重视每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
2、写多练,形式多样
千篇一律,形式单一的写,会使学生会厌烦、乏味而失去写作的热情。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不失为读写结合中的一剂良方好药。
1)框架式: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如《音乐之都维也纳》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的,让学生仿照这一结构写“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音乐”。大部分学生谋篇布局比较好。
2)比较式:比较课文之间的写作异同,掌握多种写作的方法。如采用倒叙的方式写,吸引读者,引起悬念。让学生写了《这真让我》的作文,效果不错。
3)复述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仓老师》和《将相和》等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便于复述。
4)仿写式:仿照某一章节的写法,印象深刻。如一课,对话展开情节,很有特色,于是让学生写一段对话,要表现出四种说话的形式,学生写得蛮有滋味。
5)想象式:好多课文会给人遐想的空间,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地。如《苏武牧养》中有一情节“苏武手我、握旌节,与羊做伴,深情地注视着南归的大雁——”苏武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一过程写具体。学生的想象还真丰富,写作中突出了苏武的“思乡、爱国”的情怀。
6)写句式:写作,不必拘泥于长篇大论,有时几句精练的语句,同样能能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拥抱大树》这篇保护环境的文章让学生深受教育,于是,学生设计的一条条精美的广告语,折射出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读写结合的形式还很多,它们往往又是相互交错使用的。只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有计划地选好结合的“点”那么,学生练笔的机会就多了,写作的基本功也就扎实了,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是相得益彰呀!
常规教学实用随笔范文 (篇3)
“1000米跑”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体育运动,很多学生不喜欢这项运动,对这项运动产生恐惧感。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初中男1000米跑和女800米跑是中考必测项目,我们必须从七年级打好基础。
记得,我在第一次测试跑的项目时,同学们很不情愿,甚至我能感觉到他们心里在恨我,第一次跑完成绩很不理想,一个年级组没有及格的,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不知所措。
有一些学生从此不喜欢体育课,他们认为体育课应该是开心快乐的,现在却成为了负担,每次见到我第一件事就是问我老师今天咱们还跑吗?还有的学生甚至变向的请假,装生病。宁愿去医务室呆着,也不愿意上体育课。看见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很长一段时间和他们谈心,激励他们一定要正确面对这件事情,必须调整好心态,告诉他们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跑1000米,今天你们的付出将换来三年后的回报,三年后你们一定会骄傲地站在跑道上的,这样的鼓励没有让我失望。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和训练,每节课必跑,已经养成了习惯,从最近几次测试成绩来看很理想,一个班级没有不及格的,大部分学生成绩都很理想,有一小部分学生达到了考试满分的标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在有的同学身上也看到了闪光点,跑完1000米后问我老师我的成绩是多少?有提高吗?老师我跑下来了
吗?老师我感觉今天跑完不累,我可以在多跑几圈吗???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七年二班__同学整整一学期体育课没跑,根本没有成绩,这学期回来让我眼前一亮,每节课都坚持上表现很好,有一次和我说:“老师自从上体育课现在每天跑操我都能跑下来。”__同学由于体重偏胖,1000米跑对他来讲太困难了,每次跑步我都给他开绿灯和女同学一起跑,最近上课主动向我提出老师我现在可以和男生一起跑了,我一定能跑下来。看见他们成绩在提高,态度在转变,让我很开心。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老师希望你们以正常的心态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上好以后每一节体育课,为三年后的体育中考铺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常规教学实用随笔范文 (篇4)
化学新课程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接触化学、学习化学,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创设化学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 捕捉生活现象,引入化学问题
因为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
例如,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由于有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导入,学生对于下面新知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兴趣自然产生。
二、 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
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
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化学问题。
三、 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
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
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 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去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四、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所以,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常规教学实用随笔范文 (篇5)
一、科学语言
所谓科学性语言是指在舞蹈教学中按照科学的要求正确无误的阐述舞蹈知识、要求和理念,消除教学中的随意性,不说没有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断性的废话, 也不充许模棱两可或者含糊其词。教师能否运用科学性的语言同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程度紧密关联着的,比如芭蕾基本功训练中的站半脚尖的击腿动作,教师最好边示范边说明这个舞蹈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它所起的作用。如上述的击腿动作是为了增强腿踝部和脚背的力量,并保证腿和脚上的肌肉准确快速的反应,动作重点落在支撑腿上,躯干保持笔直,腹部收紧,双肩勿受牵动,动作时膝盖要外开等等,这些都是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检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科学的总结。
二、感觉性语言
学习舞蹈与学习文化知识不同,后者绝大部分是前人业已证实的,比较可靠的间接经验,我们只要理解吸收就行了,而前者必须亲自实践,在做动作过程中由大脑指挥身体运动作用于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从而产生神经兴奋,这种兴奋传入大脑皮层引起运动感觉,这种感觉是人体运动中必然产物,也是指导动作的重要因素。它能帮助你体验到身体各个部分用力的大小幅度,方向和速度……等等。我们所需要的是正确的动作所产生正确的肌肉运动感觉,只有这种正确的运动感觉才能作为我们学习舞蹈动作的正确信号刺激。教师可以直叙自己真切的肌肉运动的感受,也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或事物来比拟这种感觉。比如学习“平转”让人感到自己的身子好像是圆规,躯干作圆规的上半部,两条腿作圆规的下半部,旋转时大腿夹住一件东西不能分开的感觉。一会儿右脚是支点,左脚旋转,一会儿左脚是支点,右脚在旋转,每次旋转前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起动的运动感觉,这种感觉越是清晰,所学到的技能就越准确牢固。因为舞蹈是成套人体动作所组成的,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总是紧密衔接着的。
三、艺术性语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而又十分贴切的艺术语言来描绘舞蹈动作的意境特别重要,它既能促使学生把动作做得尽善尽美,又能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但这决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自我发挥。也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总之它不能矫揉造作,不能为艺术语言而艺术语言它必须符合动作的科学性原则,在这个范畴内寻求相适应的艺术语言。
总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科学语言是基石,感觉语言起领航作用,而艺术语言赋予前两者以生命力,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但愿我们大家共同探索和研究艺术方面的修养,抛弃那些陈旧刻板的、缺乏科学性的、词不达意的甚至没有教学效果的语言。以科学的语言正确运用感觉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教学效益的语言,使我们的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为艺术教育事业增光添彩。